】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桂宏誠:台灣學生現在很熱中赴陸交流
http://www.crntt.hk   2018-08-27 00:17:34
中國國民黨前大陸事務部主任、民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桂宏誠。(中評社 倪鴻祥攝)
  中評社台北8月27日電(記者 倪鴻祥)中國國民黨前大陸事務部主任、民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桂宏誠8月上旬率學生團赴大陸交流,他在接受中評社訪問指出,2年前校園對大陸的印象不太友善,學生也怕被貼標籤,現在情況大不同,學生不但主動問,赴陸交流也沒那麼敏感,只要去過的都想再去。

  桂宏誠,53歲,台灣“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法學博士、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法學博士,具高考公務員資格,追隨前考試院長關中18年,曾任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考試院”院長”機要秘書、機要室主任;亦曾服務於“考試院”“銓敘部”,在世新、宏國德霖科技等大學任教。今年8月1日卸下公務人員保訓會委員職務,現為民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財團法人民主文教基金會”是關中1990年11月結合學者專家、民意代表、企業領袖及各界熱心人士而成立,屬文教性質的民間學術研究機構。目前基金會董事長是關中。關中2014年8月底從考院院長退休後,以照顧外孫女為生活重心。

  民主文教基金會2015年開辦青年交流,每年8月舉行,每次為期5天4夜,今年是第四屆,桂宏誠兩次親自帶團赴陸,分別是2015第一屆與今年。他分享,今年第一天晚上“接風宴”結束後,陸生就當嚮導帶著台生去逛江蘇太倉市與超市去了,彼此互動熱絡、活動過程更培養出默契,增進彼此認同。

  桂宏誠指出,交流活動進行前後他都會詢問學員對大陸的感覺,也會在授課的大學裡問班上學生。發現即使網路資訊發達,他們卻甚少接觸大陸資訊,印象也停留在教改的教科書,以及家裡老一輩描述,充滿負面、落後,可是當他們首次赴大陸交流後全部改觀,而且還想再去。相信學生們親眼看到大陸發展現況,心裡一定有所衝擊。

  他說,學生們告訴他,2年前民進黨執政之初,校園對大陸印象似乎不太友善,而且很敏感,學生怕參加類似交流活動就會被貼標籤,不太願意公開討論。可是這2年來情況有很大轉變,學生們不但主動問,願意公開討論,參加赴陸活動想多了解、看日後是否有機會赴陸深造或就業發展。

  他告訴中評社,他朋友在國、中高中教書,都有反應教科書內容改得很嚴重,根本在切斷兩岸關係,甚至醜化大陸、醜化國民黨在台政績、在台執政的正當性,年輕一代缺乏對大陸的情感,所以若要對學生談兩岸,最好先從文化、歷史、血緣的角度切入,不要一開始就從政治的角度切入,這樣比較能增進兩岸認同。

  他認為,如果要突破民進黨掌握的課綱、教科書內容,給台灣年輕人對大陸有些正確的認識,還真的有些困境,必需要有膽量、有膽識的人率先大力提倡,但這不容易,因為學校裡沉默的效應是存在的,例如敢講“我是中國人”的愈來愈少,很多人內心認同是中國人,但大環境氣氛而不敢講,所以台灣稍微有點無力感,這也是他願辦青年交流活動的原因。

  他表示,目前兩岸形勢,民進黨採取冷對抗的方式,大陸很清楚,也因為不斷努力發展而展現自信,所以用更好的條件,例如年初的惠台31項政策、最近的開放申請申居住證,積極對台民眾號召,所以外界會說“硬的更硬,軟的更軟”,希望台灣年輕人把握發展的機遇,重新逐漸的認識大陸,喚回“兩岸一家親”、兩岸都是一家人、中國人的概念。

  他指出,這些惠台政策,對已經在大陸的台生、台灣人感受會更大,將來實施後正面的訊息傳回台灣,一定會對有需要的人有很大的吸引力,至於台灣這邊有需要的人,在當前台灣的環境下,相信會愈來愈多。

  有學者建議大陸,對於想赴陸就學、工作的台生、年輕人應加考中國史地、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桂宏誠表示,這方法或許可行,他回想昔年在北大攻讀博士班時,港澳台三地學生都要必修中國國情與國策,主要目的是要對大陸有基本認識。至於陸生讀的是馬克思主義等相關理論,加考的目的不是能不能過門檻,而是要有基本認識,好像轉學考、轉系時,有些學分也是要補是同樣的意思,對他這一輩來說,年輕人不了解歷史已經很難接受了,如果對歷史的認識有所扭曲,這是很嚴重的事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