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試驗應該算成功了。不過,蘇聯後來一直都沒能再進行大規模試驗,這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這種系統還是不太適應實戰環境。首先,空降系統自重超過2噸,而當時空投的空降戰車僅重7噸;其次,把它裝進飛機需要大量運輸車輛和人員,要花費3-5小時;同時,多傘系統緩慢的下降速度也讓空降兵司令部不甚滿意。
為此,蘇軍開始研製更先進的“列阿克塔夫爾”無平台反推傘降系統。它採用面積約540平方米的輕型傘,傘直接安裝在戰車上,隨車移動。這套系統的下落速度可達每秒25米,在著陸時,通過反推發動機幾乎可以把速度降為零。
1976年冬天,蘇聯順利完成“列阿克塔夫爾”的測試,隨後該系統列裝。這個能成倍提高空降作戰效率的項目得以延續。
上世紀90年代末,俄軍PBS-950“瓜園”空降系統問世,它的主要優勢是可以讓空降戰車滿載乘員降落。
今年5月,“瓜園-U-傘降勤務”系統順利通過了俄羅斯國家級測試,滿足了俄羅斯國防部和空降部隊提出的各項技術要求。在接下來不到2個月內,俄羅斯空降兵部隊直接完成載人空投試驗。
經歷了40多年發展,載人空投技術已經成為俄羅斯空降兵部隊一項十分成熟並經常使用的“獨門絕技”。與此同時,俄軍不斷將其他領域的先進科技借鑒吸收到了載人空投領域當中,為提高空投保障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來源:解放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