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3日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其中包括城鄉發展的不平衡問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黨的十九大做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此又作了全面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讓鄉村振興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行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已經成為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國地域遼闊,農村區域發展極不平衡,存在著很大的異質性,這一現實國情決定了中國的鄉村振興必須立足於中國鄉村的歷史傳統和社會現實,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實現鄉村振興,必須夯實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新時代的鄉村振興,實現農民群眾生活富裕是關鍵。要實現農業發展、農民富裕,前提是要夯實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一是大力發展集體經濟。集體經濟的收益由鄉村集體負責管理和分配,既可以把分散的家庭經營組織起來,提高村莊的集體經濟實力,又可以改善個體農民在市場競爭中的弱勢地位,直接增加村民的個人和家庭收入。二要依托農村的人文和自然資源優勢拓展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資源就是財富,鄉村有著明顯區別於城市的自然資源與文化資源,不同地區的鄉村也有著迥異的自然資源與文化資源。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各地區鄉村的歷史文化、自然環境的獨特優勢,結合市場需求,合理髮展特色旅遊文化產業,讓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三要發揮資本的集聚效應來提高農業的競爭力。必須堅持農村金融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健全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農村金融體系,推動農村金融機構回歸本源,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實現鄉村振興,需要創新和健全鄉村治理體系。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2017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也強調,必須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科學有效的治理體系建設是鄉村振興的基本條件,為此必須堅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建立鄉村治理協同領導機制。要加強黨的領導,做好鄉村治理的頂層設計,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的理念,保證鄉村治理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不斷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應整合村民個體、鄉紳名賢、村委會等諸多方面的力量,在密切交往中提高村民的協同參與意識,形成鄉村治理主體,通過自治、德治、法治形成的合力實現鄉村善治。第二,做好鄉村治理的相關制度安排。鄉村治理要以法治為本,今年年初發布的《意見》明確提出,“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堅持法治為本,樹立依法治理理念”。在法治建設的基礎上,還要建立鄉村治理章程等規範性制度安排以及鄉村決策流程、鄉村財務管理流程等程序性制度安排,使鄉村治理有章可循。第三,建立溝通協商、監督反饋機制。要建立事前、事中、事後全程溝通和監督機制,通過溝通協商、民主決策對鄉村治理過程的各個環節進行全面監督;要暢通協商和監督渠道,及時發布和反饋溝通與監督信息,實現鄉村有效治理。
實現鄉村振興,要不斷豐富鄉村文化的內涵。鄉村振興不僅要保證農民經濟上的富裕,更要實現農民精神上的富有。在實現農業現代化和城鄉融合發展的歷史背景下,鄉村文化的復興和文明新風的構建,有利於激活鄉村的活力,因此必須不斷豐富鄉村文化的內涵。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確保鄉村振興沿著正確的文化方向發展;要做好鄉風民約建設工作,強化村民守望相助的集體意識,強化村民的身份認同和集體歸屬,為鄉村振興奠定必要的社會基礎;要深入開展文化活動,提升鄉村文化的凝聚力;要挖掘鄉土文化的農耕特質和區域特色,打造鄉村文化品牌。
實現鄉村振興,必須大力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保證鄉村振興的先決條件。2017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指出,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檔升級。大力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應重點加大對農村生產設施、生活設施的建設與完善,使農民的生產條件和生活條件有明顯的改善。一是加強水利、道路等生產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生產應變自然災害的能力,力求做到“旱澇保收”。二是加快飲用水、通信網絡等生活設施建設,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三是加大教育、醫療等設施建設,不斷提高村民的現代生活水平。四是加大休閑娛樂設施建設,多方面滿足農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實現鄉村振興,必須維護農村良好的生態環境。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的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今年年初發布的《意見》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應當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落實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美麗鄉村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部分,圍繞《意見》的相關要求,維護農村良好生態環境,建設美麗鄉村,應重點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嚴格鄉村工業准入制度,合理規劃鄉村工業布局,嚴格控制高能耗、重污染的工業進入鄉村,積極引進低能耗、高效益工業,有選擇地發展鄉村工業;改革鄉村農業生產方式,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切實保護好耕地及農村生物資源,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加大農村再生資源的可回收利用,發展循環經濟,推行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節約農村生態資源,拓展鄉村生態空間;大力開展美麗鄉村的創建和宣傳,營造“美麗鄉村,人人有責”的良好生態氛圍,助推鄉村振興。
來源:《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