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蔡賴兩岸路線競合:分進合擊與選票極大化
http://www.crntt.hk   2018-08-02 10:19:58
 
  若是英派與新潮流系兩岸政策路線競逐,蔡英文恐已經陷入權力失落風暴中,蔡英文又拉攏陳菊擔任總統府秘書長,這是用陳壓制或平衡賴嗎?但賴與陳同屬新潮流,若蔡英文運用任命陳菊擔任總統府秘書長壓制行政院長賴清德,這意味著透過新潮流系內部陳賴集體商議,平衡行政院長與總統間政策衝突、路線爭議,透過陳菊調和鼎鼐確保蔡賴體制正常運作;然而若陳菊無法扮演第三方平衡穩定的角色,則新潮流系將可能陷入局部性分裂局面。可是若賴陳派系一體,那蔡英文無異是被權力架空嗎?就會出現蔡英文在2020年總統大選連任之路鎩羽而歸。

  蔡英文因社會變革引發對抗分裂、民意支持低迷,選擇賴任閣揆就易被解讀為是擁抱基本教義派,尤其賴清德多次重複主張務實台獨,皆是由蔡英文為其緩頰說明賴清德支持維持現狀基調,而非是由賴主動聲明依據憲法、兩岸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及宣稱支持維持現狀。儘管蔡的民意支持度已有下滑趨勢,但比較陳水扁、馬英九等任期施政滿意度及支持度皆有下降趨勢,蔡並非是特例。蔡英文需要賴清德高民意支持度的地方治理績效及聲望,以提升內閣施政滿意度;而賴清德需要行政院長之職,藉以突顯黨內同一世代中領袖地位,新潮流務實台獨主張與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精神並無悖離,問題是此決議文雖宣稱承認中華民國,但在領土與主權宣稱上卻限縮在台澎金馬,形成政黨與政府政策衝突。

  2、蔡賴體制是命運共同體

  儘管蔡英文在黨內雖無固定及堅實派系基礎,若想連任必須穩住綠營基本盤,其民意支持度已有持續走低的趨勢。賴不斷宣稱主張台獨相對於蔡英文提出維持現狀,顯然對於台獨基本教義派更具吸引力,形成賴清德運用雙首長制但卻違背總統與行政院長依憲政慣例的職權分工,彼此爭奪兩岸政策話語權及台灣主權獨立真正捍衛者角色,表面上形成主張台灣獨立路線對維持現狀路線的挑戰,實質上卻可產生分進合擊力量,由賴清德穩固基本盤。儘管賴宣稱主張務實台獨已經挑戰蔡維持現狀主張,蔡英文提出“新四不原則”,表示承諾、善意不變;不會對抗、屈服,不挑釁大陸當局,從政治的敏感度來說,賴不可能不清楚大陸對“維持現狀”與“台灣獨立”界定會是同義詞。

  雖然目前蔡英文的民意支持度對其尋求連任頗為不利,但此並不意味著民進黨可能會臨陣換將。2018年1月11日新台灣國策智庫名為“2020總統選情評估”民調,針對總統選舉有32.4%民眾認為蔡英文會連任,43.9%認為不會。若民進黨內可能人選互比,支持賴清德2020年選總統的民眾有42.3%,高於支持蔡英文連任的24.4%。在總統支持度調查中,若是將朱立倫、蔡英文、柯文哲一同比較支持度的話,柯文哲30.0%、朱立倫29.8%、蔡英文29.0%。若將綠營陣容換成賴清德,民調結果翻轉賴獲取四成,朱立倫與柯文哲僅獲得27.8%、22.0%。在北中南、東行政區域,以及所有年齡層分布上,賴清德普遍高於蔡英文。換言之,以賴競選總統的高支持度未必需要等到2024年,而是可以提早出線。

  同時,台灣民意基金會調查蔡英文總統、賴清德院長和柯文哲市長的人氣熱度(50度以下屬於負面低溫)。結果顯示蔡英文的感情熱度僅46.94度,賴清德54.24度,柯文哲則是三人中最高的59.53度。根據人氣熱度調查,有31.8%受訪者對蔡總統有好感,34.1%對她反感,30.4%對她沒感覺。43.6%的人對賴清德有好感,22.2%反感,30.9%沒感覺;54.4%的人對柯文哲有好感,14.7%反感,25.9%沒感覺。柯文哲受歡迎的程度遠超越民進黨的總統和閣揆,這反映出民進黨和蔡英文執政的困境及危機。但2020年大選民進黨應仍是蔡英文代表參選。

  首先,獨派對推舉人選意見分化,儘管大佬辜寬敏建議蔡英文只任一任,2020年由賴清德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但並非獨派大佬集體共識意見。2018年1月31日亦是獨派大佬曾擔任民進黨前主席的姚嘉文即表示,先前即勸阻賴清德不要競選2016年總統,賴清德確實接受其建議。而針對2020年總統大選,賴清德回答:“沒有這個意思,從來沒有意思要選2020總統。”姚嘉文向賴清德說:“有人叫你選2020總統,你千萬不要,一定要公開說明。”賴清德也回答說:“本來就沒有這個意思”。姚甚至呼籲:“希望資政當中不要再有人談(賴清德選2020總統)這事。今年選舉已經很辛苦,不需要再說些有的沒的來擾亂軍心。”最後,姚還信誓旦旦地保證說“賴清德不會爭取2020的總統的提名”。換言之,不管是民進黨黨內或獨派團體尚無共識要推舉賴清德競選2020年參與總統大選。

  其次,蔡英文民意支持度偏低,並非構成連任之路障礙。從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執政後一年民調加以比較,陳水扁跟馬英九的一年滿意度走勢很相似。第一年執政都有兩次滿意度大幅下降的情形,陳水扁執政時期發生較大事件,分別是八掌溪事件與核四停建;馬英九執政時期發生的較大事件,分別是油電雙漲與三聚氰胺毒奶事件。尤其因油電雙漲對民眾產生更直接影響,滿意度呈現下滑。

  根據《聯合報》民調顯示,2000年5月首次政黨輪替後陳上任初,民眾滿意度曾高達到79%,在八掌溪事件及唐飛辭職(2000年7月)後下滑到42%,宣布停建核四(2000年10月)及八四工時爭議(2000年12月)時更跌至40%以下。但推動農漁會信用部改革停頓(2002年11月),導致滿意度降至36%。2004年12月立委選舉民進黨挫敗,陳水扁滿意度降至34%,此后一直在32%至43%之間徘徊。2005年10月,受到高雄捷運弊案沖擊,陳水扁的支持率跌至30%。

  2018年1月28日台灣民意基金會公布民調,蔡英文總統降到上任後的滿意度次低點,有31.7%的人贊同蔡英文總統領導國家方式,但有46.7%的人不贊同,至於行政院長賴清德的施政表現,有47.1%的人滿意,但有36.3%的人不滿意。但31.7%的民意支持度創下自2016年5月上任以來第2低的紀錄,蔡英文總統上任以來最低的民意支持度是在2017年8月只有29.8%支持度。

  馬英九在總統第一任任內其滿意度已經降至谷底,但仍贏取總統大位。例如2012年5月4日民進黨民調顯示,馬英九總統施政滿意度,僅25.8%的民眾滿意,不滿意度高達65.4%。5月19日連任就職前夕,《聯合報》民調顯示馬英九執政滿意度僅為23%,《TVBS》民調顯示馬英九執政滿意度為22%;且在信任度方面,不信任度已增加至 53%。甚至在7月2日,《TVBS》民調中心,林益世索賄事件後的民調69%表示不滿意馬總統,只有15%表示滿意。 

  再者,賴清德兩岸論述難以形成中間路線。賴清德繼“親中愛台論”後,又表示廢除《公投台獨黨綱》不是問題,問題是接不接受“九二共識”;接受“九二共識”也不是問題,問題是在“一國兩制”,台灣人民不可能接受澳門跟香港地位的“九二共識”。並強調“親中愛台”是向大陸伸出友誼之手,與兩蔣時代的“反中”不同,也與前總統馬英九的“傾中”不同。由於賴曾表明堅持台獨立場一直未變,現又主張“親中愛台論”兩岸和平發展,廢除《公投台獨黨綱》、承認“九二共識”皆不是問題。既主張擴大兩岸交流合作,又追求台灣獨立目標,這將產生目標與手段之衝突。

  最後,柯文哲的兩岸論述系統性不足,作為地方首長陸方或可接受,但提到總統大選層次恐怕有所不足。主要論述包括:一、中華民族主義認同:則表示台灣與大陸同文同種,應加強交流合作,呼應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所倡議的“兩岸一家親,命運共同體”提法。表達對中華民族主義與振興中華的認同,顯示認同兩岸文化血緣的共源關係。二、對“九二共識”與“一個中國原則”表示理解與尊重:提出“一個中國原本不是問題”、沒有人認為有“兩個中國”,這頗為符合“兩岸一國”、“憲法一中”的兩岸關係定位。在“九二共識”上,強調在既有政治基礎上,維護兩岸已簽署的協議,特別是在經濟互相依賴的狀態下,兩岸合作互蒙其利。三、兩岸城市交流界定“一國內部性質”。國台辦曾回應強調只要是對兩岸關係的性質有正確認知,兩岸城市交流就持積極、開放的態度。柯雖強調理解並尊重大陸當局對“九二共識”及“一個中國”的堅持,並未持否定態度,但兩岸終局狀態也未言明。顯然,柯還要在兩岸論述上再加以系統化、理論化,始能建立更完整兩岸政策體系,以取得兩岸政策主導權。

  無論是賴清德或柯文哲兩岸政策論述,仍是立論薄弱、系統性不足,戰略、戰術層次都缺乏整體性思維與規劃,柯文哲對“一中原則”、“九二共識”的“瞭解與尊重”而非接受,恐怕非大陸當局可完全接受,試問如果連國民黨“一中各表”都無法接受又怎能只接受“瞭解與尊重”呢?而賴清德所提“親中愛台/務實台獨”與“九二共識/一國兩制”說法,形成極端對立論述的組合。“務實台獨論”與“親中愛台論”兩岸路線,其實也是在“統合論”與“分割論”中拉鋸。兩岸、外交與國防政策領域皆屬總統權限,賴揆若能宣稱依據憲政體制、《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表述兩岸關係不是外交關係、兩岸協議不是國際協定,且能依據德國統一倡議兩岸應進行正常交往,相信兩岸僵局將能解開。總體而論,賴清德與柯文哲兩岸論述,並未超越蔡英文維持現狀的兩岸政策基調。

  四、結論

  依照現在蔡賴體制,若2018年台灣地方大選失利,賴可以完全不負責任嗎?中央執政失敗通常會導致地方選舉失利,衡諸於國民黨、民進黨在地方選舉失利後,勢必引發總統大選骨牌效應。固然台灣地方選舉通常較少涉及國政層次較為高階政治、統獨議題及國族認同問題,賴清德如要用務實台獨搶攻民意基本盤恐怕有所困難。地方選舉主要涉及地方治理,主張台獨在地方選舉及總統大選試圖吸票,固然有助於穩固台獨基本盤及泛綠選民 ,但對選票極大化目標則是難以突破,其實皆十分不利。

  民進黨在2000、2016年總統大選獲勝,皆是因為提出中間路線為競選主軸,例如1999年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承認中華民國及陳水扁提出“新中間路線”;2015年則是蔡英文提出依據中華民國憲政體制處理兩岸事務及提出維持現狀主張,符合大多數民意支持及避免變更現狀引發明顯而立即危險。若賴清德未來尋求總統大位,恐怕也無法只是單純祭出“務實台獨”主張就能選票極大化,必須完善豐富其“親中愛台論”以突顯其解決兩岸問題的治理能力。

  民進黨曾於1996、2008年總統大選提出較為激進台獨路線及正常國家運動,其結果皆是慘敗收場。1996年彭明敏提出較為鮮明台獨主張並以此為競選主軸,其早期曾提出制定新憲法、台灣人民自決、建立新國家訴求,其台獨烙印更為深刻;2007年民進黨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公開提出公投制新憲及正常國家運動,也使謝長廷所提較為中間路線及務實兩岸政策無法施展,包括接近“憲法一中”、“一國兩市”等概念皆無法成為選戰主軸,最終導致其路線邊緣化。

  歷史殷鑑不遠,民進黨是一個信奉選票極大化的選舉政黨,蔡英文提出維持現狀的中間路線,恐怕還是較為適當選戰路線的選擇,無論是“務實台獨”或“正常國家”在選舉市場中,其實不易取得兩岸路線與政策話語權及成為主流民意代表。換言之,2020年台灣總統大選民進黨內仍應是以蔡英文維持現狀之中間路線,最能達到選票極大化目標。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8年6月號,總第246期)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