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器人+”推進製造業智能升級。2018年1月16日,瑞安海尚集團技術人員調試自主研發的雙臂協同機器人。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7月9日電/即便美國總統特朗普想發動一場貿易戰阻止中國科技進步,中國打造強有力科技產業的願景必定成功。原因或許就在中國一些二綫城市的轉型實踐中。
美國《紐約時報》7月5日載文《即便面臨美國挑戰,為何中國產業升級進程必定成功》,文章說,廣東東莞的一家制造企業曾經依靠敏銳的市場嗅覺和勞動力資源優勢迅速積累了大量財富。但是,不斷抬升的用工價格以及越來越少願意走進產業流水綫的青年一代都迫使類似企業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如今,曾經宛如人海的生產車間已經被全自動機器代替,每一台機器可以完成過去將近30人的工作量。
中國正尋求在新一輪的全球產業競爭中贏得優勢,背後的助推可能不完全來自於中共的頂層設計和戰略意圖。在我看來,這更是源於一股自下而上的力量:中國的專家學者、企業管理者和城市主政者意識轉型升級的迫切性:唯有通過現代化才能實現可持續化。我們看到除了東莞外,蘇州、溫州和徐州等中國二綫城市都已推出各具特色的產業升級計劃。
中國多年來繁榮發展的經濟其實反過來束縛了很多制造業城市進一步發展的步伐,過去十年,部分企業勞動力成本翻了四倍,年輕人不再願意重複繁重無趣的工作。他們更願意從事能進行人際互動和時空穿梭的服務業——比如酒店服務和快遞行業。東莞、蘇州這樣的制造業城市主動轉型,企業將更多資金投向自動化建設,那些可以證明自身擁有高水平研發中心或者有意願投資高新制造設備以及工業機器人的企業將贏得稅收優惠以及政策扶持。正是這樣一種企業與地方政府的同頻共振為中國產業轉型鋪就了一條更長遠的道路。
當談到制造業升級,類似東莞和蘇州這樣的城市注定成功,部分原因可能歸功於他們的改革意願甚至超過北京。中國的企業和地方政府官員立志在價值鏈攀登中占據有利位置,中國企業不會落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