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借鑒新加坡經驗 為港人安居支持填海
http://www.crntt.hk   2018-07-06 10:14:14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執行會長姚志勝(中評社 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7月6日電/安居是香港市民關心的頭等大事。林鄭特首提出支持填海增加土地供應,引起社會廣泛討論。事實上,香港現在的許多土地和新市鎮興建都是填海所得。新加坡更是大刀闊斧填海造地,國土面積比原先多出23.1%,解決了安居和發展問題。香港社會出現“填海就是錯”、“填海必反”的邏輯,是自設困局,為難港人。林鄭有決心有魄力填海造地,是急市民所急,為港人安居造福。社會各界應理性務實討論填海造地,凝聚共識,共建安居香港!

  特首林鄭月娥日前預告在10月施政報告會重點處理土地供應問題,並表示支持填海。她日前出席立法會質詢時指出,填海不是唯一方案,但長遠為香港土地提供足夠供應,填海似乎是無可避免。

  香港許多土地和新市鎮都是填海所得

  據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分析,本港欠缺的土地不是區區小數,絕非單靠幾個短期項目就能解決,當局必須大刀闊斧,始能解決香港缺地最少1200公頃的情況。如何大幅覓地,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關注。

  香港目前面對的房屋挑戰至少有兩方面:一是樓價升得太高太急,大大脫離市民的負擔能力,年輕人要承受沉重負擔,而政府覓地建屋的速度遠遠落後需求;二是香港人口極速老化,需要進一步擴充和安置人口,支持香港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要解決這兩個難題,必須增加土地供應,這是毋須爭辯的道理。然而,即使發展棕土,也要另覓土地承接原有棕土上的經濟活動,在“以地換地”的前提下,效益始終有限。展望香港未來幾十年的發展,只有大幅填海,創造全新土地,才有可能解決土地不足的問題。土地供應小組14個短中長期選項中,單單填海便可提供1450公頃土地,遠多於其他選項。

  事實上,香港的許多土地和新市鎮興建都靠大幅填海,填海並非香港發展不慣常的方法。香港山多平地少,一直有利用填海造地。皇后大道中就是在海旁開闢而出,皇后大道中以北的土地也是填海而得,銅鑼灣、小西灣、荃灣、觀塘同樣有大量土地依靠填海造地而成;沙田也是填海填出的一個新市鎮,至今已容納約66萬人,為全港人口最多的行政區。土地是發展的基礎,可以說,香港今天的發展,填海功不可沒。

  新加坡填海造地達國土面積23.1%

  新加坡的經驗亦說明,若要大規模造地,不可能排除填海。綜觀新加坡歷史,成功的房屋和人口發展,就是依靠填海。新加坡1965年立國之初,建國總理李光耀為容納更多人口,大刀闊斧進行填海,土地面積由580平方公里,至2014年已增加100多平方公里至718平方公里,比原先多出23.1%。該國工業區裕廊島、濱海灣等不少公共設施,以至由新加坡政府發展興建、容納新加坡逾八成人口的組屋,所用土地多由填海而得。在亞洲位居前列的新加坡樟宜機場,大部分地方在過去都是海域。

  新加坡政府未來還積極準備繼續填海。2013年,新加坡政府發佈《人口白皮書》,為確保經濟保持競爭力,將計劃透過引進更多外來人口,在2030年將人口總數增至690萬人,期望至2030年,新加坡土地面積可增至約777平方公里,以應付未來人口增長的需求。

  反觀香港,特區政府於2014年的填海計劃遭受阻撓,當年所有涉及填海規劃、工程研究的撥款計劃被迫撤回,令欣澳、東大嶼等填海計劃停頓數年,舉步維艱。新加坡的填海面積,已佔城市總面積兩成;香港多年來的填海面積,卻只佔城市總面積百分之七,相對於人口比香港少的新加坡,步伐明顯緩慢。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