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日電/“麥收後,雖然天氣乾旱,但沒有影響秋種。”為啥?因為全縣10039眼機井已實現常年可通電。便捷的合閘澆地讓河南省通許縣的於順霞感慨不已,“沒想到田里井建到哪兒,電就通到哪兒,再也不用靠天吃飯。”
“原來澆一次地,需要拉線、扯管子、看水,沒有兩三個人,根本忙活不過來。”於順霞說,“現在澆地時卡一刷,機井就出水了,只要一個人就夠了。”
三趙村是通許縣39個貧困村中最大的行政村,曾因電力設施落後,脫貧攻堅動力不足。“原來澆個地都要按戶排隊,澆地時還要留心聽著別人家的動靜,機器一起開機根本帶不動,最後誰也幹不了活。”
針對這種情況,通許縣利用電網升級改造,為該村新建“機井通電”變壓器20台,228眼機井全部通電,實現土地灌溉面積7000餘畝。
“用電不卡脖,農民樂呵呵。”據了解,使用通電後的機井,不僅解決了當地農業灌溉問題,農民的灌溉成本也降低了2/3。“年年都有好收成,家家的收入都提高了,俺村人均純收入突破2萬元。”63歲的於大爺蹲在菊花苗圃旁,臉上掛滿欣喜的笑容。
國網通許縣供電公司總經理許曉晨說,截至今年4月底,國網通許縣供電公司總投資2.9億元,解決了通許縣農民的灌溉難題。
(來源: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