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國立。(中評社 黃文杰攝) |
中評社桃園5月25日電(記者 黃文杰)專長研究“病人歷史”,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歷史組專任助理教授皮國立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近代政治人物及知識分子,基於中國要變強,主張全盤西化,西醫跟國族連結起來,有趣的是,包括孫中山、胡適、魯迅、梁啟超、蔣介石,“相信西醫”卻又偷偷看中醫、吃中藥,就會出現奇特的中西醫病關係。
皮國立,臺灣師大歷史學博士,現任中原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研究領域:中國醫學史、疾病史和身體史,也研究特定近代軍事和政治史,以及圖像、知識傳播的文化史,特別是和中西醫學、衛生、身體文化等主題,他談近代政治人物怎樣飽受疾病之苦,課堂描述活靈活現,出版“國族、國醫與病人:近代中國的醫療和身體”,故事更是豐富精彩。
要談“國族、國醫與病人”主題,皮國立最愛引述一張圖像,那是“良友畫報”在1920年代的一張圖。
可以看到,病床下寫著四個字“中華民國”,當時中國面臨內憂外患,就像病人躺在床上,需要開立藥方,基於中國要變強,需要“全盤西化”,因此開始引進科學、引進西醫制度,開始推廣現代化衛生及健康觀念。
皮國立引述傅斯年的話:“中國是世界上病菌最多的國家,改變要靠西醫與科學,中醫是完全無法擔負這個責任”。他說,傅斯年這麼討厭中醫,問題是,那個時代這麼多人,不看中醫,怎麼面對自己疾病?
為了考據當年不看中醫,怎樣治療疾病,皮國立從胡適的日記,開始探索究竟得了幾種疾病?好比糖尿病、心臟病、蛋白尿,胡適當然也找中醫,只是後來出回憶錄,則是否認看中醫,只是胡適出國,竟必備中醫的成藥“六神丸”與“痧藥”。
皮國立解釋,胡適是當時知識份子的領頭羊,總不能自打嘴巴,自己所反對的“舊中醫”所治好,不是被“船堅炮利”的西醫治好,這不是光彩的事,但是當胡適的腳跨到西方,另外一隻腳是站在中華文化,幫忙找出路,胡適認為中國人不能完全面向西方,還是要看重自己的文化。
孫中山也是典型的例子。他說,孫中山死於肝癌,當時沒有超音波,要肝癌檢測是解剖,肝臟硬如木頭,面對肝癌,有人認為西醫治療不好,建議看中醫,孫中山說:“我學西醫”,怎麼吃中藥?不過後來還是採納建議,吃了中藥。
皮國立說,不過孫中山吃了一個禮拜,經常拉肚子,汪精衛就禁止中醫來看,後來有人把孫中山的病例從協和醫院挖出來,研判可能是膽管癌,有待考證。
第三位是魯迅。
皮國立解釋,魯迅的父親被中醫給醫死,一輩子反中醫,魯迅一開始也不是文藝創作,而是跑去日本讀醫學院,1905年在日本看到照片,日俄戰爭俘虜的中國人,被日本人砍頭,全班日本人高喊“萬歲”,心中突然有種感慨。
他引述魯迅的文章,“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決定棄醫從文。
第四位是梁啟超,有所謂“失腎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