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智能製造落地的資本需求大。一方面,當前5G建設的成本高、周期長。據工信部專家測算,單從基站建設角度看,5G投資大約是4G的1.5倍,全國總體投資規模將達到1.2萬億元,投資周期超過8年。另一方面,近年我國仍處於4G網絡的建設期,雙網雙重成本投入大。與此同時,5G落地應用的風險尚難以準確預估和防範,大規模和廣泛落地應用的成本和效益的匹配也尚不明確,從而影響了資本市場和企業組織對5G在我國製造業大規模廣泛應用的預期和研判。
其次,5G標準碎片化導致行業內部5G應用差距大。當前,世界各國對5G在工業物聯網、5G終端能力等涉及5G在製造業廣泛應用的標準仍處於研究和試驗階段,不同國家、不同製造業企業的5G應用或是採用不同的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企業標準等多種不同標準,或是乾脆沒有標準,技術設備的選擇無長期戰略規劃。
此外,行業間壁壘高,使得5G跨界融合不充分、不均衡。其中,運營商、設備商、製造業企業間的行業壁壘仍然較高,尤其是我國運營商和設備商對製造業的行業特性與專業壁壘尚無明確把握及突破。
因此,華為方面呼籲合作夥伴一起深度參與,將5G在工業互聯網的使用從聯接和數據底座,擴展到應用和終端等全產業鏈,並通過“技術+商業”的雙輪驅動,共同做大“5G+智能製造”的市場蛋糕。
丁耘說:“我們需要整個產業合作,將過去0到1的創新結果和最佳實踐變成行業標準,從而加速1-N的複制,讓5G inside成為中國智造的新引擎;同時,聯合標準組織、行業協會、行業客戶,在國標、行標、團標等方面形成可操作的指導標準和文件,為5G智能製造鋪好加速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