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培育壯大數據產業勢在必行
http://www.crntt.hk   2021-05-17 08:55:35
  中評社北京5月17日電/隨著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的迅猛發展,數據已經成為新的重要生產要素,成為基礎性資源和戰略性資源。數據的要素作用日益突出,數據挖掘、存儲、管理、分析、交換和安全等各環節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數據供應鏈和價值鏈也已經形成。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數據的要素價值日益凸顯,以及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新一輪產業變革的耦合共振、互融互促,數據產業將發生一系列關鍵性變化,實現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從“點”上的突破到“面”上的升級,並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國家安全乃至全球治理等諸多方面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經濟日報發表國家信息中心呂欣、張賽君文章表示,“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強調“迎接數字時代”,提出“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推進網絡強國建設,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並在加強關鍵數字技術創新應用、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等多個方面作出重要部署,這是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的務實舉措。對此,需科學研判世界數字化發展大趨勢與中國當前發展實際,深刻認識數據這一新生產要素以及數據產業的重要性,抓住機遇培育壯大數據產業。

  推動“新融合”——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文章介紹,當前,5G、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向各行業融合滲透,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的應用場景較為多元,其對傳統產業的賦能作用日益凸顯,數據產業發展的態勢也備受關注。具體來看,農業數據已經成為“新農具”,精准化種養取得積極進展,使得農業生產在增產增收的同時可實現從生產到消費全過程的數據可記錄、可存儲、可追溯、可查證;工業互聯網、智能工廠等蓬勃發展,工業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進程加快,有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設備數字化率已達49.4%;“數據+”的快速發展有力激發了消費市場活力,2020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97590億元,比上年增長14.8%。在此背景下,更好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數字技術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已經成為催生新業態新模式、壯大經濟發展新引擎的重要抓手。

  下一階段,需順應數據產業發展態勢,順應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趨勢,在增強數據資源流動活力上下功夫,進一步打破政府部門間、政府與企業間的數據壁壘。需擴大數據規模,優化搜集和抓取數據的方式,實現不同行業、機構的數據串聯,加強數據的高頻采集、處理和分析;需建設數據平台,依托雲、網、端、管等基礎設施,大力建設具備雲資源接入和數據流通一體化調度能力的新平台,推動數據要素和產業發展更好結合;需深化數據使用,編制重點行業、領域的數據使用圖譜和指南,加強對企業數據管理能力的培訓和指導,充分發揮數據的“黏合劑”作用,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完善“新規則”——推動實現數據工具高效利用

  文章指出,近年來,以數據中心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數據要素市場不斷完善,數據的應用範圍逐步擴大,數字政府建設水平持續提升,有力促進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需要看到,數據具有高度流動的介質屬性,數據產業也有自身的發展規律,處理好數據使用與數據保護、安全、共享等方面的關係,對於提升數據使用效率至關重要。

  一方面,要進一步明確數據權屬,通過健全完善配套的法規制度,加強對數據權屬的政策保護,公共數據管理可遵循統籌管理、統一標準、規範收集、按需共享、充分開放、依法使用、安全可控的原則。

  另一方面,需建立並完善數據安全保障體系和數據應用監測體系,加強網絡安全保障制度建設,從技術上解決數據安全問題,完善“數據不搬家、可用不可見”的應用機制,並探索建設行業數據大腦和智能分析平台,為宏觀調控決策提供數據動態監測和分析輔助,高效滿足信息共享、部門聯合、綜合研判、服務保障、跟蹤監督、應急處置等需求。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