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5日電/國家統計局1月1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5%。其中,2020年1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2%。
經濟日報發表專欄作者李寧文章稱,去年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0.5%時,有人對此表示擔憂,認為中國經濟面臨通縮風險。2020年1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2%,給市場上擔憂通貨緊縮的人士一個積極回應。
從2020年CPI走勢來看,全年物價前高後低,相關數據基本上是在國家宏觀調控的區間內運行,表現出以穩為主的發展態勢。實際上,去年一季度居民消費價格結構性上漲,也有特殊原因,除了春節期間人們集中採購導致需求旺盛外,還有一個因素就是一季度中國突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短期導致CPI衝高,但之後隨著經濟穩步恢復,復工復產情況逐月向好,CPI也逐漸回落至合理運行區間。
此外,去年中國CPI的波動情況,還比較明顯地受到了豬周期的影響。數據顯示,雖然居民消費價格同比增速由2020年1月的5.4%驟降至2020年11月的-0.5%,但剔除了食品與能源價格的核心居民消費價格同比增速在同期內僅由1.5%下降至0.5%。這說明中國CPI走勢非常平穩,為宏觀經濟運行特別是“六穩”“六保”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文章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要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好第一步。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需要物價保持平穩,從而進一步激發內需活力。
近期個別商品價格出現波動,特別是農產品領域部分商品的價格出現上漲態勢,比如大葱、姜蒜等。但總體來看,個別農產品價格波動對CPI的影響有限,比如去年11月份大葱價格大幅上漲,主要是因為2019年過低的葱價影響了菜農種植大葱的積極性,造成全國大葱種植面積與2019年同期相比減少30%左右。隨著市場機制決定資源配置能力的增強,價格會逐步回歸平穩。
至於市場高度關注的豬肉價格,也不存在持續上漲的壓力,隨著國內生豬產能的恢復,豬肉價格並不具備大幅上漲的基礎,價格保持穩定是有支撐的。1月8日,生豬期貨已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有助於平抑“豬周期”風險。
文章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中國根據國際國內形勢變化主動推進的中長期經濟格局再定位,也是因時應勢達成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改革發展重大戰略選擇。中央多次強調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戰略指引。消費特別是居民消費是潛力最大的內需,也是超大規模市場的直接體現。相比之下,目前農村消費者對價格比較敏感,價格上漲幅度較快會擠壓農村消費空間。在擴大內需方面,需要進一步提升農村消費水平。從這個角度來說,居民消費價格以穩為主,有助於進一步挖掘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特別是農村消費的潛力,對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