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一年之計”透視中國“長遠之策”
http://www.crntt.hk   2020-12-24 14:49:06
資料圖:在山東青島港外貿集裝箱碼頭,貨輪在裝卸集裝箱。新華社發
  中評社香港12月24日電/“穩中求進”已連續第十年被設為中國來年經濟的總基調,但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十四五”開局之年,以及兩個百年目標交匯轉折的多重節點交錯之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注定比以往承載更多。從這次會議列出的任務清單中不難發現,各項任務直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諸多關鍵環節,且環環相扣,最終連成了具有很強未來導向的長遠之策。

  法國《歐洲時報》12月23日載文《從“一年之計”透視中國“長遠之策”》,文章說,在當下疫情和外部環境多變的背景下,如何保“穩”、求“進”考驗執政者智慧。會議以相當務實的精神拉出了涉及多個方面“八大重點任務”,其中,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堅持擴大內需位列前三。

  從上述安排可見,為“十四五”開局的2021年,自起步就不是從短期需求管理的角度考慮的。科技創新、產供應鏈掌控力和強勁的市場需求無一不在為可持續發展“修煉內功”。在目之可及的新一代科技革命、工業革命的變局中,這些都是讓中國未來能行穩致遠的關鍵因素,而極具啓示意義的是,這些也恰恰是中國近年來不斷經歷外部挑戰的根源所在。

  高端芯片、核心元器件……中國一次又一次為在關鍵核心領域創新不足而“挨板子”,同時也讓中國比往日更清晰和深刻地認識到,被外國技術“卡脖子”問題一日不解決,產業安全一時不得安寧,未來發展空間更一刻也無法保證。

  由此也就不難理解,緣何“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在八大重點任務中被“置頂”,此番安排也與“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中將科技創新擺在首位相呼應。這既代表中國從頂層設計上已將科技創新作為戰略支撑核心,在現實層面上,也預示著投入會前所未有的高漲,數萬億級別的投入規模將催化中國創新從“量變”轉向“質變”。結合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的管理要求可見,中國將關鍵環節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決心,以及統籌發展與安全、為未來提供更多穩定因子的考量。

  對於需求側管理,近幾年來中國執政施政一直在這一點上下大力氣。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具體到內需就是需求側管理。只有真實、理性、合理的消費需求才能向供給側傳遞健康有效的市場信號,從而提高供給質量和水平。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