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民黨14日動員群眾抗爭。(中評社 倪鴻祥攝) |
中評社台北7月15日電(記者 倪鴻祥)中國國民黨14日內外動員,抗議“立法院”臨時會審查“監察院長”被提名人陳菊等27位“監委”人事案,場內藍委搏命掛彩讓陳菊無法上台,場外群眾反應卻相當冷,整個上午三分之二時間都在陰涼處納涼聊天,最後雙北及桃園市議員帶頭衝撞、丟空水瓶才稍微有點看頭,但也只有3分鐘熱度。
想要發動一場像樣的街頭抗爭,大致有三個因素,第一是抗議人數要夠多,第二是抗議群眾的配合度與抗爭韌性,第三是抗爭營造出來的氣勢。
國民黨中央14日透過各個藍營團體動員1千人到“立法院”濟南路段進行抗爭,人數從200、300人慢慢增加,最高峰的時候近1500人,人數其實不算多,且因國民黨並未激起群眾熱情,動員來的人也多是充人頭性質。
“拒絕酬庸、拒絕陳菊”或“夏夕夏景(台語;意為丟人現眼)、收回陳菊”,還是“史上最綠、最爛、最酬庸“監委”名單” 等口號喊的雖響,實際上除了陳菊過去爭議的事蹟較為人知之外,其他被提名人都少了嚴重不適任的例證。
近年來,藍軍的抗爭群眾年齡始終偏高,配合度也不高,很多情況都是一開始頂著大太陽10、20分鐘搖旗吶喊後,接下來三分之二時間都躲到陰涼處坐著塑膠板凳納涼聊天,也不管抗議指揮車或舞台上講什麼、喊口號也是有力無力隨便應付,甭說配合度不高,時間沒到就想閃人,毫無抗爭韌性。
整個抗爭活動申請到中午12點為止,藍營會準時收場,雖然最後30分鐘雙北及桃園市議員帶頭衝撞,在“立法院”前丟空水瓶象徵“收回陳菊”才讓整個抗爭出現一點看頭,但也只有3分鐘熱度而已,這樣的抗爭檔次看在街頭抗爭起家的民進黨眼裡,想必也是偷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