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範若瀅也表示,“新基建”與傳統基建均存在較大發力空間。加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有利於調節經濟結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是未來的發力重點。與此同時,基於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國情,傳統基建仍有較大發力空間,特別是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老舊小區改造、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等領域仍存在較大缺口和需求量,相關項目建設將有力推動人民生活的改善。
投融資渠道不斷拓寬
這麼多投資項目,錢從何來?一方面,具有針對性的財政、金融和產業政策支持不斷加碼,另一方面,有效調動社會資本積極性也在發力。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1.6萬億元,提高專項債券可用作項目資本金的比例,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6000億元。重點支持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後勁的“兩新一重”建設。按照財政部計劃,今年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從6月中旬開始發行,部分也指向“兩新一重”建設領域。
地方層面具有針對性的財政、金融政策支持加快落地。貴州日前集中開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101個,重點圍繞“兩新一重”、民生短板等領域,總投資606億元,獲得專項債券支持107億元。遼寧表示將抓住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規模機遇,向國家申報500個項目,投資需求1000多億元。
更多激發社會投資活力的舉措正在謀劃中。例如,河南將制定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的政策措施,依托PPP項目信息監測服務平台和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平台,持續常態化推介“兩新一重”重大項目,引導民間資本積極參與。探索開展基礎設施REITs試點,盤活優質存量資產,形成良性投資循環。福建將進一步拓寬項目融資渠道,發揮好中央專項債券和地方財政資金作用,做好政銀企對接工作,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