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開放融合共贏 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http://www.crntt.hk   2020-06-09 08:05:57
面對國際經濟形勢的複雜變化,中國應充分發揮國有和民營大型企業集團的引領作用,加大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力度,加快培育高新技術產業鏈、供應鏈,形成並完善高新技術產業的內部循環。
  中評社北京6月9日電/近年來,美國某些政客不斷鼓吹甚至採取咄咄逼人的霸凌動作謀求與中國進行技術“脫鈎”,並且通過多種方式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試圖遏止中國技術進步。技術“脫鈎”對雙方都沒有好處,也會傷害世界,開放融合共贏才是正確的方向。同時,這件事也警醒中國加大自主創新的重要性,為了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中國應充分發揮國有和民營大型企業集團引領作用,加大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力度,大力培育產業集群,盡快形成安全穩固、分工有序、循環順暢的高新技術產業鏈、供應鏈。

  各國不同發展道路導致世界經濟格局變化

  經濟參考報發表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鄭東華文章表示,冷戰結束後,美國依靠軍事霸權和金融霸權成為食利國,產業資本為謀取更大利益而大量外遷到要素成本具有比較優勢的國家,在賺得盆滿鉢滿的同時,也導致其國內實體經濟逐漸衰落。與此同時,經過多年埋頭發展,以中國等為代表的廣大新興經濟體崛起,深刻改變了世界經濟格局。

  一是美國資本開始收縮。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但自2001年“9•11”事件以來多次對海外用兵,耗費巨大。根據美國布朗大學沃森國際和公共事務研究所的報告,自2001年“9•11”事件至2018年的17年間,美國用於戰爭的開支高達6萬億美元,接近中國2019年GDP的一半。2008年金融危機進一步削弱了美元地位,華爾街金融寡頭“剪羊毛”式的全球掠奪、轉嫁危機難以為繼,遭到越來越多的國家抵制,目前全球已有29個國家通過簽訂本幣互換協議、放棄石油美元或者從美聯儲運回黃金等舉措規避風險。美國債務也屢創新高,2020年2月已達23.4萬億美元,占GDP比重約為109%,目前更是突破25萬億美元;股市受國際石油市場變局、國內疫情失控的影響,前一段時間10天內接連發生4次熔斷,歷史罕見,行業專家提示,警惕世界金融危機從美國再次爆發。在多重因素影響下,美國資本實力特別是產業資本實力不斷下降,從資本擴張轉向資本收縮。

  二是美國經濟脫實向虛。虛擬經濟服務於實體經濟,應當與實體經濟保持合理的比例,但美國經濟受資本趨利影響而出現了脫實向虛。1947年,美國三大產業占GDP比重分別為7.97%、32.69%、59.34%。從1982年開始,第二產業占比持續降低到30%以下;從2009年開始,第二產業占比持續降低到21%以下。2018年,美國三大產業占比為0.8%、18.6%、80.6%,第二產業中,製造業占GDP比重為11.4%,低於日本和德國。美國第二產業特別是製造業的持續萎縮,意味著製造業大量外遷,同時也伴隨著資本、技術、人才的外流和國內實體經濟就業崗位的減少;第三產業的過度膨脹意味著以現代金融為核心的服務業占據經濟主導地位,資本流轉更為便捷和快速,但離開了實體經濟的支撐,風險也與日俱增。近年來,美國政府雖然採取各種手段推動製造業回歸,但經濟規律是無法違背的,由於華爾街金融體系已經高度國際化,且與製造業全球化相伴而生,所以從海外撤回製造業的效果有限,而且還會損害美國的金融霸權,實際上是損人不利己的事情。

  三是中國製造業向高端發展。21世紀以來,以中國等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都在默默埋頭發展,中國發展的代價和艱辛被形容為“8億件襯衫換一架飛機”,發展的成就被形容為“高鐵換牛肉”。2010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超過美國成為第一製造業大國;2018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為30.5萬億元,占GDP比重為29.4%,占全世界的份額達到28%以上,相當於美日德三國製造業增加值的總和。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當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在世界500多種主要工業產品當中,220多種工業產品的產量占據全球第一。實體經濟的持續穩定快速發展,為14億的人口大國提供了穩定的就業率,也帶動了整體經濟的發展。2000年,美國GDP占世界的比重為30.58%,中國占3.06%;2018年,美國GDP占世界的比重下降到24.40%,中國則上升到16.20%。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快速崛起震撼了美國某些政客的神經,他們在處理國際經貿關係上“撕下了溫情脈脈的面紗”。

  技術“脫鈎”不利於兩國發展

  文章介紹,近年來,美國政府採取多項措施限制兩國高科技領域合作,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在投資限制方面,2018年8月出台《外國投資風險審查現代化法案》,將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的管轄範圍,擴大到對關鍵基礎設施、關鍵技術及敏感個人信息領域的非控制性投資。在技術封鎖方面,美國國會通過《美國出口管制改革法案》,美國商務部根據該法案將14項技術列入出口管制。同時,美國商務部通過“實體清單”方式,截至2019年底,將中國239家企業和機構列入出口管制。5月15日,美國商務部宣布擴大對華為的制裁力度,試圖切斷其與全球芯片商的聯繫;5月22日,又將北京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奇虎360等33家中國公司和機構列入“實體清單”。

  美國與中國技術“脫鈎”實質上是美國某些政客鼓動產業資本收縮的結果。但美國將技術“脫鈎”作為一種打壓和制裁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手段,根本目的在於遏制中國技術進步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美國實體經濟的衰落和中國實體經濟的崛起,有著國際分工的客觀原因,也有著兩國不同發展模式的主觀因素。美國長期依靠軍事實力和金融實力維護其全球經濟霸權,逐漸演變為“食利國”,靠全世界“剪羊毛”和處於國際分工頂端獲得超額壟斷利潤,大量製造業為追求更高利潤逐漸外遷,國內基本上只控制產業鏈頂端的製造業。美國製造業外遷的過程,也是其推動全球化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看,美國在全球化過程中獲得了巨額利益。但全球化也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獲得急需的發展資金、不在出口管制中的中低端技術,以及培養和引進相應的人才,這是全球化條件下國際分工的必然結果。

  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試圖把布局海外的製造業從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撤回本國,根本原因在於美國不斷發動戰爭耗費巨大、過度依靠金融資本食利導致與實體經濟嚴重脫節、金融風險空前積聚。所以,美國如果不反思變革金融政策,只是一味鼓動製造業回歸,恐怕很難解決其面臨的難題。當前,全球產業鏈深度契合、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各國蔓延,美國成為世界上確診人數、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包括美國國內投資者認為美國投資風險不斷升高,這或許會迫使美國某些政客認識到從中國產業鏈、供應鏈中抽身並非易事,也不利於美國企業自身的經營發展。而且,這種技術“脫鈎”,從短期看可能給中國相關產業發展造成障礙,從長期看不僅達不到目的,反而會失去中國這一超級規模市場、被其他國家所取代,阻礙其本國的技術進步。因此,開放融合共贏才是國際經濟發展的規律,也是當前各國經濟發展的主流,美國政府近年來採取的“退群”、“斷鏈”、“脫鈎”等舉措,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構成了極大威脅,如果不改弦更張,或將反噬自身。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