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煌銘受訪。(中評社 李其樺攝) |
中評社嘉義3月17日電(記者 李其樺)台灣中西藥原料超過8成都是從中國大陸進口,因疫情蔓延,供應拉起紅色警報。嘉義市藥師公會理事長陳煌銘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最近訂貨時發現開始有部分藥品已經買不到,不過以前這些物流商為了壟斷藥物或策略考量,釋出缺乏某種藥物品項的訊息,尚難以判斷是該項藥品是真的因物料短缺缺貨,還是業者商業操作行為。
陳煌銘曾任藥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監事。談到疫情對台灣醫藥產業的影響,陳煌銘表示,疫情不只是衝擊全台經濟和旅遊產業,連醫藥產業都受到衝擊,就他的觀察,這段時間去大型醫院看病掛診的民眾銳減,使得醫院掛號和醫藥費減少2到3成,一般社區藥局和販售醫材店家也面臨相同情形。
針對醫藥產業生產鏈都在中國大陸和印度,陳煌銘表示,主要因為製藥產業同時也是高汙染產業,早在二十多年前西方國家就把製藥廠移往人工和生產成本便宜的中國大陸和印度,這兩個國家現在也是全球最大的藥品供應國。台灣中西藥雖然是跟歐美藥廠長期訂製,但這些藥廠絕大多數都在大陸和印度設廠生產藥物,實際上台灣中西藥都是從大陸進口而來。
陳煌銘認為,食藥署先前表示,台灣的藥品還有6個月存量,即使半年過後真的出現藥物原料短缺情形,也不用過度擔心,一來台灣所有大型醫院都有跟藥廠簽訂合約,如果未按合約供應藥物,藥廠業者要負擔違約金,因此即使大陸藥物供應鏈斷掉,大型醫院藥物庫存量足夠,還有辦法維持正常供給。
陳煌銘表示,第二,台灣本身也有藥廠,只是生產量沒有這麼大,因此每年會剩下部分未使用的進口原料,屆時即便藥廠原料進不來,倚靠台灣本土藥廠生產的藥物應還能支撐幾個月。第三,醫師也會視情況更改處方箋用藥,以能夠方便取得的藥材為主。
他分析,再說,到了夏季病毒怕熱,有可能疫情會消失,或者轉變為季節流感。唯一要擔心的是,全台超過7成的小型社區藥局未和藥廠簽約,去年進口的藥愈來愈少,藥廠一定是優先供應給大型醫院,各地小型藥局出現缺藥危機,而民眾改到大型醫院買藥,也容易增加感染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