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海同出席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外國領導人共同巡館。(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11月9日電/11月5日至10日,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在上海舉行。來自13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3000餘家企業,帶著自家的“王牌產品”亮相,冀望獲得深耕中國市場的機會——進博會為“全球買,全球賣”搭建了新平台,為全球自由貿易、世界開放型經濟增添了新注腳。
法國《歐洲時報》11月5日載文《上海進博會,為全球自由貿易增添新注腳》,文章說,就在進博會開幕的前一天,第124屆廣交會(廣州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剛剛閉幕。創辦於1957年、側重於外貿出口的廣交會,見證了中國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也見證了中國成為出口大國的歷程;而61年後的進博會,則為中國新一輪開放定格了新高度,展示了中國從出口大國向進口大國、從“世界工廠”向“全球商場”轉型的主動姿態。
舉辦進博會,積極主動擴大進口,對中國而言有兩層深遠意義。一是對外意義,宣示中國繼續擴大開放的決心,強化中國作為全球化旗手、自由貿易捍衛者的形象,為世界經濟穩定增長、健康增長保駕護航。二是對內意義,凸顯中國作為消費大國的定位,為滿足中國國內消費升級需求、推進供給側改革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契機。
在當前美國所推動的貿易戰背景下,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天下苦秦久矣”,舊的多邊貿易體系遭受重創,全球貿易規則面臨重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調低了世界經濟增長預期——金融危機十周年之際,世界經濟再次陷入新一輪的不確定。中國不僅以“經歷了無數次狂風驟雨,大海依舊在那兒”(引自習近平在進博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的底氣回應貿易戰發動者,亦以持續推出開放新舉措的方式踐行貿易自由化。
僅今年,中國以紀念改革開放40年為契機,在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面實錘連連——宣布建立海南自貿港、上海“擴大開放100條”落地、取消或降低部分行業的股比限制、降低進口商品關稅、承諾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再到此次進博會上“全球購”盛宴點亮上海灘,并舉行經貿論壇協調處理全球商貿便利化、縮小貿易壁壘問題——就是在向世界證明,中國將始終是“全球共同開放的重要推動者、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動力源、各國拓展商機的活力大市場和全球治理改革的積極貢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