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民維度的方略:以人民為主體推進祖國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根本力量,“任何一項偉大事業要成功,都必須從人民中找到根基,從人民中集聚力量,由人民共同來完成”。習近平將“人民主體性”思想應用到對台工作上,形成了“以人民為主體”的對台方略。
1.確立兩岸同胞的共同主體地位
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央制定了“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習近平總書記繼續堅持和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尊重台灣同胞、關愛台灣同胞、團結台灣同胞、依靠台灣同胞,全心全意為台灣同胞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與此同時也注重大陸普通民衆的角色和作用。
縱觀習近平總書記自2012年以來系列涉台講話,講到“台灣同胞”、“台灣民衆”、“台灣人民”共有130次,而講到“兩岸同胞”、“兩岸民衆”、“兩岸人民”共有219次。例如,“我們要努力增進兩岸民衆福祉,讓更多民衆共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2013.4.8); “要充分考慮兩岸雙方社會的心理感受,努力擴大兩岸民衆的受益面和獲得感,尤其要為兩岸基層民衆、中小企業、農漁民合作發展、青年創業就業提供更多機會,讓兩岸同胞參與越多受益越多”(2015.5.4);“堅定不移為兩岸同胞謀福祉”,“堅定不移團結兩岸同胞共同致力民族復興”(2018 .7.13);“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要兩岸同胞共同推動,靠兩岸同胞共同維護,由兩岸同胞共同分享”,“兩岸同胞要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2019.1.2)。
這一系列論述不僅充分考慮台灣民衆的利益,而且考慮大陸民衆的利益,不僅把台灣人民作為兩岸關係的參與者,同時也把大陸人民作為兩岸關係的重要參與者,從而確立了兩岸同胞的共同主體地位。這一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未來,兩岸關係不僅是兩岸公權力部門之間的事,也不僅是大陸各級政府和台灣民衆之間的事,同時還是兩岸人民共同的事。
2.打破制度壁壘,深化兩岸融合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對台工作中貫徹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台灣同胞一視同仁,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台灣同胞”。一是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台灣同胞福祉;二是加快給予在大陸投資和與大陸合作的台灣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為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提供更廣闊的空間。由此可見,“以人民為主體”最直接的表現是打破人為製造的一些制度壁壘,在落實同等待遇的基礎上深化兩岸融合發展。
兩岸之間除了一些歧視性規定制約了兩岸融合發展之外,兩岸經濟社會民生等領域的制度屏蔽也是阻礙兩岸融合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推動兩岸在經濟、社會、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領域制度對接,實現應通盡通。“我們要積極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兩岸要應通盡通,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推動兩岸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合作,社會保障和公共資源共享,支持兩岸鄰近或條件相當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3.通過民主協商共議統一
“以人民為主體”方略的另一重要體現就是確立人民在兩岸“共議統一”中的主體地位。為解決政治分歧,中國共產黨提出通過政治談判實現和平統一的主張。習近平總書記在繼承這一主張的基礎上,進一步突出了人民在兩岸協商談判中的角色和地位。他鄭重倡議,“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
從這個論述可以看出,兩岸協商談判的主體是“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兩岸人民的主體性地位得到充分確立。未來解決政治分歧的主要機制很可能不是兩岸正式的政治談判,而是兩岸各政黨和各界別的代表人士通過民主協商的形式來實現。
四、同胞維度的方略:以親情促進心靈契合
大陸一直把台灣民衆視為“同胞”,把兩岸視為“一家人”。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兩岸關係中的情感因素,并把同胞親情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兩岸交流,歸根到底是人與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靈溝通”;“親情不僅能療傷止痛、化解心結,而且能實現心靈契合”。通過同胞親情拉近心理距離,促進同胞心靈契合,以實現高質量的統一,這是習近平對台方略的重要特色。這一方略為妥善處理兩岸難題奠定了新的基礎,為化解兩岸分歧創造了新的空間。
1.強化“兩岸命運共同體”的認知
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十三億大陸同胞和兩千三百萬台灣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胡錦濤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也提到,“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繼承了“兩岸命運共同體”理念并進一步發展了這個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兩岸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同時也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台灣問題的產生和演變同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命運休戚相關”。“透過近代歷史風雲,兩岸同胞深刻體會到,大陸和台灣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我們的命運從來都是緊緊連在一起的。民族強盛,是同胞共同之福;民族弱亂,是同胞共同之禍”。
從“兩岸命運共同體”出發,習近平進一步形成“民族創傷”的論述。“120 年前的甲午,中華民族國力孱弱,導致台灣被外族侵占。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極為慘痛的一頁,給兩岸同胞留下了剜心之痛”;“對歷史留給台灣同胞的傷痛,我們感同身受,因為這是中華兒女心頭共同的創傷”;“兩岸迄今尚未完全統一是歷史遺留給中華民族的創傷”。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又指出,雖然歷史給兩岸同胞留下了傷痛,但我們不能一直停留在歷史傷痛中,而是要一起面向未來。“歷史不能選擇,但現在可以把握,未來可以開創”。“對海峽兩岸中國人來說,重要的是真正認識和切實把握歷史機遇,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共同開創中華民族美好未來”。
2.增進同胞親情和福祉
基於同胞親情,習總書記在“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提出“中國人要幫中國人”的理念。他公開表示,“兩岸同胞血脈相連。親望親好,中國人要幫中國人”;“我們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著眼點和落腳點是要增進同胞的親情和福祉,讓兩岸同胞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我們堅持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的理念不會變,為台灣同胞辦實事、辦好事的政策措施不會變”。
面對台灣政局變化,中央不僅沒有中止惠台讓利政策,而是不斷擴大對台開放。2018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連戰時表示,“逐步為台企台胞提供與大陸企業、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是我們的莊嚴承諾。……我們還會深入研究,適時推出更多新的政策措施,把同等待遇逐一落到實處”。2019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表示,“我們對台灣同胞一視同仁,將繼續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台灣同胞台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讓大家有更多獲得感。”同年3月,在與全國人大福建代表團座談時,習近平總書記表示,“要把這些(惠台)措施落實到位,同時要聽取台灣同胞呼聲,研究還可以推出哪些惠台利民的政策措施,祇要能做到的都要盡力去做”。
3.以情化心,在相互尊重中實現心靈契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熨平心裡創傷需要親情,解決現實問題需要真情,我們有耐心,更有信心”,“親人之間,沒有解不開的心結。久久為功,必定能達到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祇要我們都從‘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出發,將心比心,以誠相待,就沒有什麼心結不能化解,沒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
在這裡,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兩岸要相互尊重彼此對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的選擇,避免讓這類分歧干擾兩岸交流合作,傷害同胞感情。“我們理解台灣同胞因特殊歷史遭遇和不同社會環境而形成的心態,尊重台灣同胞自己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願意用真誠、善意、親情拉近兩岸同胞的心理距離。同時,台灣同胞也需要更多瞭解和理解大陸13 億同胞的感受和心態,尊重大陸同胞的選擇和追求”。
從這些論述看,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關心台灣同胞、尊重台灣同胞、信任台灣同胞,願意用真誠、善意、親情拉近兩岸同胞的心理距離。這為妥善處理兩岸之間的癥結性問題、消除彼此間的隔閡,提供了一種更為積極的思維模式和更為務實的解決路徑。
五、新探索:在維護世界和平與共同發展中推進祖國統一
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們黨必須堅定地站在時代潮流的前頭,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歷史任務”。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重申了這三大歷史任務。
如何處理好三大歷史任務的關係,實現三大歷史任務的良性互動,是對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的重要考驗,也是中國共產黨一直在努力探索的重大理論問題。目前,我們已經清楚認識到,現代化建設與世界和平發展是辯證統一的關係。一方面,世界和平與發展給現代化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另一方面,現代化建設也不斷為世界的和平與共同發展貢獻力量。同時,我們也已認識到,現代化建設與祖國統一同樣是辯證統一的關係。一方面,現代化建設給祖國統一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資源,祖國統一必將在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實現;另一方面,祖國統一又是中華民族從富起來到強起來、實現偉大復興的基本要素。
那麼三大歷史任務中,祖國統一與世界和平發展之間是什麼關係呢?從歷史來看,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而其形成和發展變化又與世界格局變動密切相關。但因為各種原因,我們對祖國統一與世界和平發展之間關係的討論并不多。習近平總書記以巨大的政治勇氣積極探索兩岸統一與世界和平發展的關係,為祖國和平統一開闢了新的空間,創造了新的資源。
首先,世界和平與共同發展為祖國統一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70 年來,我們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鞏固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格局,越來越多國家和人民理解和支持中國統一事業”。這個論述充分表明,我們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推動世界的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有利於鞏固一個中國原則,也有利於祖國統一事業。
其次,祖國統一將促進世界的和平與共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的統一,不會損害任何國家的正當利益包括其在台灣的經濟利益,祇會給各國帶來更多發展機遇,祇會給亞太地區和世界繁榮穩定注入更多正能量,祇會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和平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更大貢獻”。這說明,祖國統一對地區安全,對世界和平不僅不是威脅,而且是機遇,是福音。
由此可見,世界和平與共同發展同祖國統一也是辯證統一的關係。一方面,世界和平發展將給祖國統一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另一方面,祖國統一將為地區和世界繁榮穩定提供新的助力,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我們相信,隨著形勢的發展,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認識到兩岸統一給地區和平和世界繁榮帶來的好處,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支持中國統一事業,這將進一步推動祖國統一。未來,隨著祖國統一和世界和平發展實現良性互動,中國共產黨的三大歷史任務將真正實現辯證統一、相互促進。屆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世界和平與共同發展將形成合力,共同推動祖國統一。反過來,祖國統一將極大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促進世界和平與共同發展,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2年4月號,總第29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