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確保經濟穩定發展
http://www.crntt.hk   2020-03-31 08:28:42
  中評社北京3月31日電/當前,中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但疫情在全球有蔓延之勢,並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衝擊和影響了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與發展。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疫情也對中國金融安全產生了一定影響,由此,當前應立足國情、放眼世界,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對策,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確保金融安全以及經濟穩定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對金融安全的影響

  經濟日報發表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朱啟貴文章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和金融產生了一定的衝擊,造成了多方面、多層次的影響,增加了經濟金融風險。

  一是經濟下行風險增大。當前,疫情已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損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等國際組織紛紛下調今年全球及主要國家地區的經濟增長。從中國PMI整體發展來看,製造業、非製造業新訂單指數與生產指數呈現幾乎一致的下跌幅度。

  從中長期來看,疫情對國內外生產側的影響主要體現為產業鏈多環節的接續影響。從疫情涉及產業來看,旅遊、交通運輸、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生活性服務業直接受到衝擊,而製造業前期開工不足也將明顯限制生產規模。從疫情對全球產業鏈的影響來看,制藥業、半導體業、汽車製造等行業以及能源產業,所受衝擊最為明顯。對需求側的影響主要體現為,居民消費行為將更趨理性、保守,投資活動趨於緊縮,全球經濟衰退預期引發海外需求整體降低。整體而言,中國經濟供給側與需求側都面臨較大挑戰。

  二是宏觀杠杆率提升。自疫情暴發以來,延遲復工使宏觀杠杆率承受壓力。一方面,疫情已明顯制約房地產業、製造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企業發展,企業利潤下降致使企業債務負擔加劇,不良貸款率增加,違約風險提升。

  另一方面,全國普遍延遲復工、中小企業復工複產率偏低、產業鏈下遊行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復工率偏低,致使經濟增速預期下降。在住戶債務方面,個人住房貸款和消費信貸是最主要構成部分。企業生產能力下降將向住戶償還能力形成傳導,加劇住戶債務負擔與違約風險。疫情加劇金融風險積累,穩增長與防風險動態平衡難度進一步增加。但就總體發展來看,體現為局部企業的債務杠杆風險與流動性風險,轉化至系統性風險的概率較低。

  三是金融市場風險增加。自疫情暴發以來,受短期的恐慌情緒、長期經濟增長負面預期、全球股市聯動等影響,引致世界多國股票市場價格下跌。自3月4日起,全球疫情暴發、國際原油期貨價格下跌,再次引發債券市場恐慌、收益率水平明顯下行。在短期,國內債券市場將經歷疫情衝擊帶來的反覆震蕩。在疫情引致國內外金融市場波動明顯加劇的情形下,中國不僅應聚焦當期生產活動穩步恢復,更應關注悲觀預期導致的未來需求不足,以穩定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支持金融市場穩定發展,防止金融資產價格下跌引致的企業淨資產價值進一步降低。

  四是利率風險預期增強。疫情突發期間,居民出於消費、避險等目標而產生的食品類商品消費需求,進一步推動CPI抬升。今年1月CPI同比增速高達5.4%,2月CPI增速稍緩解至5.2%,但仍處於歷史高位。與此同時,生產價格呈現通縮狀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再度轉為負值,同比下降0.4%,顯示生產領域有效需求不足。

  近期國際油價下行,進一步抬升了PPI通縮壓力。結構性通貨膨脹通常伴隨需求縮減型貨幣政策。但當前經濟整體需求偏低,貨幣政策寬鬆預期明確,又將對現有通貨膨脹造成壓力。在實體經濟下行壓力區間,結構性通脹與國際油價下行將引發利率風險預期,增加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難度,影響金融體系的穩健性,提升金融風險發生概率。

  五是匯率風險積聚。自疫情發生以來,人民幣匯率整體呈現走高趨勢。預計在未來一段時間,多重因素將對人民幣匯率施加貶值壓力。第一,經常賬戶貨物貿易面臨逆差壓力。當前,全球疫情正處於快速傳播階段,疫情帶來的海外產業鏈受阻、總體需求降低都將導致出口規模明顯降低。第二,經常賬戶服務貿易仍然面臨逆差壓力。隨著疫情在多國暴發,其將對海外旅客來華旅遊活動產生明顯抑制,因而服務貿易仍可能面臨逆差壓力。第三,國內貨幣適度寬鬆加劇逆差壓力。為充分應對疫情可能帶來的流動性風險,國家增強貨幣政策的靈活性,早部署、快行動,特別注重預期引導,已形成專項再貸款、貨幣市場利率中樞下移等多項舉措。針對未來的生產生活恢復,貨幣政策預期還將進一步寬鬆,由此將增加匯率貶值風險。

  六是流動性風險加大。疫情之下,經濟主體風險偏好降低,可供交易的資金與交易意願、到期債務總量相比偏低,引發流動性風險。疫情引發的流動性風險集中體現為企業流動性風險、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全球市場流動性風險三個層次。

  首先,企業流動性風險方面,復工複產的延遲已致使企業現金流壓力巨大,餐飲、旅遊、電影等生活性消費行業銷售額損失預計將分別高達數千億元。其次,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方面,中小企業日常流水顯著低於預期,餐飲業、運輸業、房地產業、批發零售業等行業企業清償能力下降,結合央行適當展期政策要求,致使商業銀行現金回流能力下降。與此同時,疫情引發的短期存款流失與到期存款延期進一步加劇了風險。再次,全球金融市場流動性風險方面,海外疫情的暴發與擴散對全球經濟形成衝擊,而原油價格下跌同樣致使優質資產面臨變現需求。多國貨幣政策調控釋放的流動性,雖然能夠對資產價格形成支撐,但對抑制病毒傳播而言仍然效力有限。企業流動性風險、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全球市場流動性風險,都將對中國宏觀流動性產生壓力。

  積極防範有效化解金融風險的對策建議

  文章認為,面對疫情對金融體系造成的衝擊和影響,中國要加強頂層設計,採取行之有效的對策,科學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保障金融安全,支持經濟社會健康穩定發展。

  一是實施穩健且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在中、短期內或將繼續承擔提振總需求的大任。第一,適度下調貸款基準利率,在為全社會流動性整體紓困的同時,部分緩解匯率風險。第二,定向降准更加關注房地產業、製造業、生產性服務業企業。當前定向降准重點是普惠金融,維持小微企業生命力是主要目標。而鑒於房地產業、製造業、生產性服務業對國民經濟的支撐作用,應當逐步轉向對上述產業的信用支持,特別是確保產業鏈核心環節企業信貸充足。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