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機構完成相關工作
根據網聯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全部持網絡支付牌照的115家支付機構以及424家銀行已接入網聯平台,99%的市場存量跨機構業務已完成向網聯平台的業務遷移。
據法治周末記者了解,多家第三方支付機構表示,已按照監管要求完成了相關工作。
占據支付市場一半份額的支付巨頭支付寶相關負責人向法治周末記者表示,已經如期完成了“斷直連”、備付金集中存管、備付金賬戶銷戶等工作。
財付通方面稱,已按照央行要求的進度,推進賬戶備付金集中交存工作,會按照監管規定完成備付金集中交存。
值得注意的是,在備付金集中存管大限前,支付寶和微信就紛紛宣布提高標準費率。比如,支付寶將從2019年2月1日起,恢復商家收款0.6%的標準費率,此前費率為0.55%。
對此,薛洪言解釋稱,憑借巨額的備付金賬戶,支付機構不僅可以獲得利息收入,還可以就渠道費用與銀行討價還價,獲取更優惠的費率。然而,備付金全額集中存管後,銀行失去了備付金存款,也就沒有動力再在手續費上讓步,從而迫使第三方支付機構提高手續費。
存款議價權消失後,銀行可能會與支付機構重新確定支付渠道費率,若支付機構難以獨自承擔成本上升壓力,可能會將這種壓力向用戶端傳導,就是用戶端各種免費補貼紅利的逐步消失。
中小型支付機構或將出局
在“備付金集中存管”“斷直連”的背景下,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盈利空間將不斷被壓縮。
央行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1月末,第三方支付機構交存客戶備付金已經突破萬億元大關,規模達到12446.46億元。
據央行統計,支付機構備付金利息收入占總收入的9.52%。其中,比例最高的是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機構,備付金利息收入占比高達22.24%;其次是網絡支付機構,占比為11.26%;銀行卡收單機構的備付金利息收入占比1.81%。
薛洪言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備付金由央行進行統一監管後,央行不會對支付機構備付金支付利息,支付機構出現了利息收入缺口。在不考慮集中存管的情況下,據估算,2017年支付行業備付金利息收入約在70億元左右;2018年約在80億元至90億元之間。微信和支付寶的影響在幾十億元的量級,而中小支付機構多在幾千萬元,從各自體量看,影響都不容小覷。
不過,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對於支付寶和微信來說,由於這兩家公司的產品體系的用戶粘性、綜合營收能力以及用戶的附加值更高,企業抗風險能力也就更強,影響也就相對較小。
“從市場格局看,支付寶和財付通在移動支付領域占據絕對領導地位,合計市場份額超過90%。”易觀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規模達到43.84萬億元,其中,支付寶市場占比高達53.71%,騰訊金融次之,占比38.82%,也就是說,其餘第三方支付機構爭奪剩下不到8%的市場份額。
“相比之下,中小型支付機構的用戶粘性不高,且其業務範圍和營收手段較為單一,抗風險能力差,在業務成本不斷上升、交易費率不斷下降的市場狀況下,如果不積極創新產品服務提高盈利能力,就會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上述業內人士稱。
為應對利息收入缺口,薛洪言建議,一方面,支付機構應釐清費率傳導機制,與銀行端洽談低通道費率,並適當提高用戶端收費水平;另一方面,則要加快增值業務轉型,以多元化業務收入來彌補收入缺口。
尹振濤表示,大限已到,對於那些還未實現全額交付的支付機構,應盡快完成工作,否則,可能會因違規被處罰,也可能會被收回支付牌照。
來源:法治周末 作者:郝若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