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3日電/關於此番壽光水災的成因,究竟是應該將其歸為台風降雨的天災,還是上游水庫集中洩洪等造成的人禍,目前各方說法不一。即便是壽光官方的回應,也只是含糊地將兩個因素相提並論,而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說法。儘管如此,從目前所能搜集到的關於此次水災的相關零散信息來看,其中不乏一些值得引起重視的人為因素。
相比浙閩粵瓊等南方省份,山東每年遭遇的台風數量較少,即便碰上也大多是外圍擦肩而過,鮮有正面登陸的。從好的方面看,它令山東人民不必像東南沿海的民眾那樣,每年都因台風而提心吊膽,也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經濟損失;但在另一方面,這種“地利”卻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當地政府對防台抗台工作的忽視甚至懈怠心態,以致一旦發生超過預期的降雨或其他情況,往往會表現得驚慌失措,應對失據。
這一點,海恩法則早有揭示,但似乎總是被人忽視。以此次壽光水災中被輿論所嚴厲指摘的“上游水庫洩洪”為例,台風高發省份通常的做法,是會趁著台風還未到來時,提前洩洪清空水庫,從而給接下來的台風降水預留出足夠的空間。按說,像冶源、淌水崖、黑虎山水庫所處的地理區位(下游存在口子村等多個沿河村莊),也應該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水庫的調庫防洪工作,以免應對不及。
目前,雖然網絡上關於“三個水庫同時洩洪導致下游被淹”的指控無法得到證實,但顯而易見的事實是,這三個水庫在面對“溫比亞”台風時,並沒有發揮民眾所期待的蓄洪截流作用,相反,因為不合時機的洩洪,反而加重了下游村莊的受災程度。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21日下午六點,當各水庫水量已接近庫底的時候,當地居然還在洩洪。這是誰做的決策,為什麼要這樣做?如果洩洪與降雨在時間上能夠錯開,下游的水災情況會不會輕一些?這些問題似乎都沒得到當地一個令人滿意的答覆。
除了水庫洩洪,此次壽光水災,當地政府在台風預警、防台準備、人員財產轉移等方面都存在著許多問題。而所有這些,本來都是可以避免,起碼可以降低損失,最終卻因為麻痹大意而釀成了如此嚴重的災禍。誰該反思,誰又該負責?
事實上,這不是存在於一個地方的問題,也不止表現在防台抗台一個方面。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人群心理,或許可以理解,但作為政府職能部門,如此麻痹大意卻是十分危險的。以往無數的慘痛案例,都印證了這一點,而這一回,兩名年輕輔警又以他們的血色青春為此做了最悲愴的注腳。對此,嚴肅的事後追責顯得十分必要。這中間,除了對失職官員、失職部門進行問責外,協助由於天災人禍等因素受損的民眾進行追索求償,也是不可或缺的應有之義。只有這樣,才能讓失職者有痛感,才能倒逼職能部門重新綳緊那根久已麻痹的神經。
來源: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