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5日 星期三
香港中評社】【中評問政】【中評講港】【香港中評社
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時評 】 【打 印】 
數字時代如何保護個人信息
http://www.crntt.hk   2019-10-19 08:43:36
  中評社北京10月19日電/隨著“互聯網+”日漸融入生活,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既獲得技術進步的紅利,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個人信息洩露風險。

  人民日報發表記者喻思南評論文章表示,近年來,個人信息的內涵與範圍均在不斷延伸。與姓名、職業、通訊記錄、家庭住址等傳統信息相較,如今,個人上網痕跡、位置軌跡等數據日益重要,人臉、指紋、聲紋等生物特征信息應用日益廣泛,相關信息保護工作難度加大。比如,當人們積極擁抱人臉識別技術、享受著“刷臉”帶來的便利時,不久前一則17萬“人臉數據”在某網絡商城公開售賣的消息,就給人們敲響了一記警鐘。另據媒體報道,即便是拍照時比“剪刀手”,也有可能會被不法分子獲取指紋信息。

  未來,當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應用不斷湧現,一切皆可能被數字化。應當說,個人信息既關乎個人的隱私和尊嚴,又天然具有社會公共屬性,“數字化生存”需要個人讓渡部分個人信息。人們的擔憂,主要在於個人信息收集、使用過程中的不透明與不確定性。正因此,在加強隱私保護成為共識的背景下,怎樣處理好維護個人權益與合理使用信息的關係,成為信息社會必須直面的現實課題。

  文章指出,解答好個人信息保護這道難題,需要正視不同立場,理解其中可能蘊含的內在衝突。以人臉識別為例:很多人希望,在任何情況下臉部信息的收集、使用,都應以“充分告知+明示同意”為前提;企業或機構則擔心,如果個人被過度賦權,會影響信息的合理收集與利用,有礙增進公共利益。事實上,從產業發展角度看,大數據時代的個人信息是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凝聚眾智、集聚眾力,綜合考量社會、產業、個人等不同層面的訴求,求取最大公約數,才能與時俱進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同時促進相關產業健康發展。

  其實,個人信息保護的多元化訴求,並不意味著必須以犧牲個人隱私或產業利益為代價。相反,以保護個人權益和促進信息流通為准繩,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點,有助於數字經濟的長遠發展。以安全為導向、以場景為基礎,劃定安全風險邊界,是治理的基石;嚴厲打擊非法利用或售賣個人信息的行為,防止“劣幣驅逐良幣”,淨化數據產業生態,才能讓信息更有價值。致力於為行業營造良好環境、讓公眾安心共享信息,我們的數字產業就會行穩致遠,前景更加可期。

  多元的利益訴求,也給治理提出新考題。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不會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強化監管,對違法行為加大懲治力度;借助市場的力量,探索建立安全市場的第三方制衡機制;運用技術手段,為隱私保護架起堅實屏障……政府、市場和技術協同發力,才能構築個人信息安全的立體防護網。

  文章最後說,發展數字經濟,中國在很多方面已是領跑者,難免遭遇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在探索中奮進,努力走出一條與數字時代相適應的個人信息保護路徑,我們就能培厚高質量發展的土壤。

          
】 【打 印】 

 相關新聞: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