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經濟必要的增速是維繫財政收入繼續增長的最重要前提。一方面,對外應當盡全力塑造較為寬鬆與順暢的貿易環境,通過靈活的貿易談判與雙邊、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等系列舉措拓展企業出口空間,同時通過加大出口退稅降低企業出口成本,提高出口的有效性;與此同時,要通過自貿區的深度改革與創新、增設進境免稅店以及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等途徑,增加海外產品進口,倒逼國內企業產品優化升級,更多地挖掘與調動消費能量。另一方面,要創造新的投資引擎之力,主要是加大對製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5G商用以及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與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同時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短板”,保持投資對經濟的精准賦能。
突出國企改革的主線進而釋放出制度性變革紅利是造就財政收入新來源的重要路徑。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國有企業利潤總額首次突破3萬億元,同比增長12.9%,今年前七個月繼續增長7%,其中中央企業前三度淨利增長7.4%,但國有企業財務狀況還有繼續改善的巨大空間。一方面,要通過去產能與調結構,從供給側加大國企資產的自我優化與改良,同時運用資本市場推動國企實現規模性重組,增強國企的市場競爭力與贏利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力度,引進更多的優質民營資本,強化國有企業存量資產的社會支配力與市場滲透力;更為重要的是,要加快國有企業從管資產向管資本的轉變步伐,建立起國有資產增值保值的嚴密監督體系,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確保每一分國有資產收益都能進入中央與地方的財政倉庫。
還需要強調的是,財政收入減少的同時,今年前三季度財政支出同比增長了7.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9個百分點,比預算增幅高2.9個百分點,而在支出構成中,教育科技支出同比增長10.15%,節能環保支出增長14.5%,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增長9.2%,農林水支出增長8.7%,總體支出結構顯著優化。動態來看,未來中國財政支出維持穩定增長的動能依舊相當充沛。除了經濟增長的韌性之外,明年中國很可能繼續保持2.8%的財政赤字增幅,而作為彌補赤字的國際通行做法,在發行公共債務的品類選擇上,中國政府可在地方政府債券層面增大市場更容易認可、項目收益更顯著的專項債務發行規模,以更好地實現財政投入回籠;不僅如此,在現有14.8萬億元存量基礎上,擴大國債發行增量。目前來看,中國中央政府負債率不到20%,大大低於發達經濟國家,伸展空間非常巨大;而非常重要的是,國債能夠在彰顯財政轉移支付功能的同時,可更有效地達到“補短板”之效以及平衡區域經濟增長需求,從而打下財政收入穩實增長的寬闊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