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合計,在去年全年減輕企業稅費負擔1.3萬億元的基礎上,今年全年再減少2萬億元,並確保落實到位。其中4月1日開始減增值稅,5月1日開始降低社保交費率。同時政府帶頭節省開支,今年一般性支出再減少5%,“三公”經費再減少3%,顯示了中央的決心。企業要利用外部條件改善的機遇,鞏固深化降本增效的成績,努力提高盈利能力。只有利潤率提高了,資本才會流向製造業,這是改變“脫實向虛”的根本路徑。
第三,擴大和加強對製造業和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重在落地見效。反映在新增貸款和貸款餘額中,工業占比多年來分別只有12%和15%左右。數據顯示,即使四大國有銀行,2017年貸款總量中,製造業也只占13.8%。建議處理好金融防風險和支持工業轉型升級的關係,“去杠杆”是結構性的,不能一刀切,也要掌握尺度。當前更要關注經濟下行、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重的狀況,改善金融調控,防止和糾正對工業企業特別是對民營企業不合理、不公平的“惜貸”、“抽貸”、“停貸”的現象,暢通資金流向。日前兩辦發布了《關於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干意見》,政府工作報告中確定“增強信貸投放能力,鼓勵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和信用貸款,今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要增長30%以上,清理規範銀行及中介服務收費”。企業要加強與金融機構的溝通交流,力爭優惠政策到位兌現,要嚴格財務管理,按時償還貸款本息,保持“誠信為本”的良好信譽。
第四,大力降低工業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是“去杠杆”的重中之重。數據顯示,2018年末,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56.5%,同比降低了0.5個百分點。央企平均約為66%,同比下降了0.5個百分點。但央企負債率高出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個百分點,更高於發達國家跨國公司一般小於40%的水平。如何逐步降低?當然要靠企業努力增加盈利,增加資產負債表中“未分配利潤”,提高所有者權益;爭取擴大直接融資,減少負債。企業要堅定主業、防止盲目擴張。同時國家要給國企注入資本金,這是資本收益的重要功能。
拉動有效投資,補短板、強弱項、調結構,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文章分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兩會”都指出,要充分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加快補上經濟發展重要領域短板。這裡有必要首先對近十年來投資狀況做點分析。
2009年以來,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加強和改進對投資的宏觀調控取得明顯效果。但近幾年也出現了投資增幅過緩,投資效率低下的新問題。投資名義增速已從30.5%降到2018年的5.9%,剔除價格因素後的實際增速已從33.7%降到0.5%,工業投資增幅更低。再看投資效率。用“增量資本產出率”這個指標,即增加單位GDP所需要的增量資本,由於多種因素叠加,已從本世紀初的4上升到6-7,即投資效率大為降低。2018年固定資產投資持續走低,同時也發生了一些新變化。全年名義增幅5.9%,繼續下降。如扣除價格上漲5.4%的因素,實際增長只有0.5%。結構有新變化,民間投資、工業投資有所回暖,其中製造業投資增幅9.5%,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16.1%。基礎設施(不含電力)投資增幅跌落至3.8%,同比下降15個百分點,房地產投資仍然強勁為9.5%。
其次,針對問題,可以引發我們對固定資產投資的一些思考。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發展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都需要投資支撐。工業有效投資改善提升了供給能力,為消費和服務提供更加豐富充足的商品和市場。中國的投資總量夠大了。“投資率”這個指標指的是當年投資轉化形成的增量資本占當年GDP的比例,2010-2014年達到峰值47%-48%,近兩年回落到44%-43%。與發達國家相比,日本、韓國工業化前最高投資率分別是35.9%和39%。看來把投資實際增幅(剔除價格)控制在與GDP增幅相當就可以了,但過低過緩就沒有後勁了。其中對工業、製造業的投資占比要與在GDP中的占比相匹配。要擴大、完善政府基金支持,發揮投資導向,借以撬動企業、金融機構和社會投資,並引導投資結構調整優化,提高投資效率。大家知道,民間投資已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的62%,占工業投資的82%,占製造業投資的85%。進一步加強對民營企業產權和合法權益的保護,增強民營企業家對經濟發展的預期,多措並舉提高工業的利潤率,才能更好地激發民營企業家的投資動能。引導社會資本流向工業、製造業。
中央多次強調重視投資的關鍵作用,加快建設製造強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提出有效投資拉動時,首先提出“加大製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更顯其重要性和迫切性。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加快實施新一輪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具體明確了多項支持政策。如增加中央財政技改專項資金規模,加速折舊擴大到所有製造業,提高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等。我們要認真落實見效。企業要集中力量穩預期、穩投資、補短板、強弱項、調結構,用好政策、取得支持,加快建設項目,特別是綠色、智能改造、數字化轉型,做強做優做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