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越來越多的金融“活水”被引向實體經濟,配置到更有效率、更具創新性、更加綠色的地方,金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效率和水平穩步提升。
守住風險前提下加速金融機構改革
目前,我國有銀行業金融機構4000多家,其中99%是中小銀行。它們扎根基層,天生具有普惠性質。但個別中小銀行盲目擴張、偏離主業、股東結構複雜等問題突出,如何化解風險引發普遍關注。
今年5月,國務院金融委辦公室宣布11條金融改革措施,其中出台了《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和補充資本工作方案》。通過一系列政策舉措,越來越多的中小銀行已找准定位,回歸“支農支小”本源,依據自身優勢深耕地方,迎來發展新天地。
推進中小銀行深化改革是我國金融機構改革的重要一步。人民銀行相關人士介紹,“十三五”期間,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加快戰略轉型,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深化改革方案得到積極落實,中小銀行穩健經營能力進一步提升,民營銀行實現常態化設立和穩妥有序發展……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體系已初步形成。
近年來,在金融改革舉措的引導下,金融業普遍注重創新發展,不斷豐富金融產品和市場層次,這也要求建立健全與各項創新相匹配的風險管控能力。
“金融創新”和“金融監管”雙輪驅動,正共同推動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加速前進。“十三五”期間,金融部門不斷優化金融監管體系,構建現代金融監管新框架,完善問題金融機構市場化處置和退出機制,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