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門店迎來新生機 浙江嵊州小吃的突圍之路
http://www.crntt.hk   2019-08-14 16:14:35
  中評社北京8月14日電/30多年前,浙江嵊州人餘永新和妻子背著擀面杖、蒸籠等家夥,坐20多個小時火車到了北京。他們在異鄉街頭開起了小吃店,成了嵊州小吃產業的第一批開拓者。

  30多年後,餘永新仍未停下腳步。他在山東盤下一間百餘平方米的鋪子,掛上設計新穎的店招,採用統一品牌、統一品質、統一服務,打造一家嵊州小吃示範店。

  餘永新經營事業的背後,是嵊州對小吃經濟的大力扶持,向外推進小吃統標、金融支持、品牌營銷工程,向內打造綜合平台、推動文旅融合產業發展。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嵊州小吃已在全球擁有3萬餘家門店,從業者8萬餘人次,年營業額超110億元。在浙江甚至全中國,它都可以算得上餐飲界一朵“奇葩”。

  帶有濃厚地域特色的嵊州小吃,如何在全國小吃產業版圖中占據一席之地?互聯網快速發展和消費升級趨勢,又會給傳統的嵊州小吃帶來怎樣的機遇和挑戰?近日,記者來到嵊州,追尋小吃的傳奇故事。

  面臨困境 如何推動小吃標準化?

  嵊州這座小城,對食物的追求延續千年。根據史書,嵊州自秦漢置縣以來就有“十四夜,以菜煮糍食之,謂之亮眼湯”的記載,“糍”慢慢演化,變成了炒年糕。如今的嵊州,已經有了小籠包、麥禾、春餅等近百種小吃。

  改革開放之初,嵊州人在全國許多城市的路邊支起攤子賣小吃。那時,深圳、廣州、上海等地吸引了一批批打工者、創業者,他們對廉價快餐的需求,推動著嵊州小吃的快速發展。

  在北京開小吃店20多年的葉英告訴記者,當時,普通居民的工資一個月才幾百塊,他們做一塊錢一籠的小籠包,一天就能賣三四百籠。

  此後,當地農村人口紛紛外出。據嵊州小吃協會會長李康義統計,在外做小吃的嵊州人,1996年有1萬多人,2002年達到3萬多人,2017年時已經超過4萬人。

  但紅火背後,藏著隱憂。引起李康義警覺的,是前些年北京出台的一項規定:東城、西城等中心地區限制新建經營場所使用面積低於60平方米的餐飲企業。因難以承擔高額租金,不少嵊州人將店鋪從朝陽搬到豐台,甚至搬出了北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