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實施質量興農戰略
文章表示,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農業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必須更好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質量興農,提升農業發展質量。
中國農業發展要走質量興農道路,就是要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要由重產出轉變為重質量,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安全的、高質量的、具有特色的農產品以及新穎的農業生態產品,充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對此,我們需更好遵循農業發展規律,著力破解農業產業鏈條短、產銷銜接弱、質量效益低等突出問題,全面推進農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一是要堅持綠色生態導向,落實農業功能區制度,大力推行綠色生產方式,更好實施“一控、兩減、三基本”;二是要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業全產業鏈融合;三是要重點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更具有綠色發展意識和理念的經營主體,培養一支自發踐行質量興農戰略的生產經營隊伍。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建設
文章提出,基礎設施是農村民生事業的基本構成,也是鄉村產業發展的前提條件,必須加快補足短板。要推進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要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實現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要全面實施鄉村電氣化提升工程,加快完成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要完善縣鄉村物流基礎設施網絡,支持產地建設農產品貯藏保鮮、分級包裝等設施;要加快推進寬帶網絡向村莊延伸,推進提速降費;要繼續推進農村危房改造;等等。
還要看到,農村人居環境的美化不只是為了打造舒適的生活環境,優美的環境也是潛在的“生產力”。應培養農村居民的生態環保意識,全面推開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特別是要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發展鄉村休閑旅遊等產業有機結合,將優美的環境轉化為重要的產業要素。
著力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
文章強調,補齊農村公共服務短板,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內在要求。這些軟環境的發展水平決定了各種要素是否能真正流向並留在鄉村。為此,要全面提升農村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養老、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水平,加快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具體來看,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的重點是要進一步拓展和延伸農村義務教育的內涵,要逐步將早期教育、學前教育和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範疇,同時通過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等,改善農村兒童健康;改善和優化農村醫療衛生的重點則應放在強化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實施全科醫生特崗計劃等醫療服務的可及性,以及通過建立健全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同步整合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提高農村居民醫療服務負擔的可承受性。
此外,還應按照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要求,在統籌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優撫安置制度,以及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等方面加大投入,發展多層次農村養老事業,建設農村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全面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
增強農業農村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文章最後說,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離不開農業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化。農業農村任何一項改革都不可能獨立存在,一項改革的效果不但取決於自身設計的科學性,也取決於與其他改革的協調性。
增強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各項改革之間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是一個重要方法論,必須長期堅持。比如,社會普遍關注的農地和農村宅基地等集體建設用地的抵押貸款問題,就是一個“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較強的問題。農村土地抵押首先涉及農地和建設用地權能的完整性問題,其次涉及能不能抵押的法律資質問題,還涉及一個土地資本能否在市場上兌現和結清問題。因此,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各項改革,要堅持用系統思維謀劃全局,準確把握改革的方向、主線和重點,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係、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係、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係,充分發揮各級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最大限度地凝聚改革共識,形成改革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