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的年貨運量現在一天完成
1989年5月3日,北侖港區二期打下第一根樁,拉開了浙江首個集裝箱專用泊位建設的帷幕。那一年,港機專業畢業的胡鬆虎是當地引進的第一批大學生。“別看現在碼頭全套的設備都是國產的,當初我第一份活是對著洋文組裝兩台日本橋吊和兩台阿根廷龍門吊。”那會兒天天盼船來,可大半年就5000個集裝箱,讓一群大學生有點迷茫。
彼時,集裝箱運輸在國際航運中的發展已勢不可擋。“連自家的商品都不走家門口的港口,卻繞去上海港出海。”寧波港鈴與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彭敏傑回憶。守著家門口的“金飯碗”卻沒飯吃,迫使港口走出去,向“老大哥”上海港取經。
1990年8月,彭敏傑被抽調到北侖集裝箱公司籌備組,成了發展集裝箱業務的班底成員,目標很明確:引入船公司,開辟航線,讓港口真正“忙起來”,讓最寶貴的港口資源發揮最大的開放優勢。彭敏傑也從此與集裝箱打了整整25年的交道。今天的他,欣喜地看到寧波舟山港的集裝箱航線已超過250條,與全球10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600多個港口架起了貿易通道。
去年,整個港口的集裝箱量已突破2460萬標箱,居世界第四,全年貨物吞吐量首次突破“10億噸”大關,連續九年問鼎全球第一。40年前誰能料到,當初全年僅214萬噸的貨物吞吐量,現在一天就能輕輕鬆鬆完成。而胡鬆虎所在的北侖集裝箱碼頭,每台橋吊每兩分鐘就可以裝卸一個集裝箱,每天進出的箱量超過萬個,比當初一年的量還要多。
“一帶一路”航線聯絡更廣全球網絡
歲月不居,城市嬗變。寧波坊間流傳一句話:4個寧波人當中就有1個直接或間接從事外貿工作。外貿成了港城的特質。
9月11日正午,在寧波一家百年製造企業“中策動力”廠區內,一台28噸重的軍綠色中速柴油機“新出爐”,準備裝箱銷往非洲。中策動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婁華告訴記者,非洲市場已占企業出口商品市場的三分之一。沿著寧波舟山港航線的延伸,“中策動力”已深耕非洲20餘年,並把單純的賣柴油機轉變成合作投資經營上百座柴油機發電站。
來自無錫的謝焱,今年6月他帶著捷克的水晶、啤酒及糕點,把捷克國家館“搬進”了寧波中東歐國家特色商品館。入駐寧波,謝焱看中的除了開放、便利的商貿環境,還有便捷的港口物流。“每月有10個集裝箱從漢堡港如期抵達。”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