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中美之間是否會發生軍事衝突的態度上,艾利森教授表示,美國的國防軍方沒有任何人認為與中國進行戰爭是一件明智的事,他們都不同意與中國開戰,這是很積極的信號。雙方要互相克制,找到合作的方式,彼此的理解要搭建起來。既然北宋時期、冷戰時期都可以在競合中保持和平,美國和英國在20世紀早期也進行了和平的權力交接,所以他相信中美在當下也可以找到避戰之路。但艾利森教授也警示,戰爭不是不可能。雖然戰爭是具有自殺性的,但也不能夠確保兩國最終不會走向戰爭。各方都要有一種危機意識,意識到所有的事情可能會失控。台灣上的分歧、北朝鮮或者中國南海地方的一些分歧,都有可能成為導火索。他建議雙方“如果先設想一下戰爭的後果,就會更有動力去搭建一個更好的對話平台。”
中美之間規避修昔底德陷阱可以有哪些新的路徑?針對這一問題艾利森教授強調了合作、對話和以史為鑒。他表示,首先,中美雙方都意識到需要構建一個比較好的機制來進行合作。美國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可以從中國方面學到很多經驗,一周前拜登總統提出的基礎設施議案類似美國版本的中國製造2025。新冠疫情、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也需要兩國展開合作。中國的學者和政策決策者們在這方面可以提出更多的意見,做出更多的貢獻。第二,兩國要保持有效的、有深度的持續溝通,通過對話增信釋疑。他希望中美在新的世紀,可以留下新的雙方之間對話的足跡,構建新的國際關係格局或秩序,而不應繼續遵循舊有的、過時的一套秩序,需要尋找新的機會。第三,以史為鑒,尤其是戰爭的歷史。兩場戰爭給歐洲帶來深重的災難,所有的歐洲的國家都被戰爭席捲,五百年的積累付之一炬。戰爭是殘酷的,戰爭沒有贏家。但今天大多數人生長於和平年代,根本不知道戰爭意味著什麼,尤其是年輕人,他們只是一腔熱血,卻不知道戰爭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所以國家要加強對年輕一代的歷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