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14日電/據科技日報報道,實地高產高效栽培法,全程機械化生產
福建再生稻連續5年實現“噸糧田”目標
連續5年實現再生稻全程機械化生產“噸糧田”目標!位於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水吉鎮和平村的再生稻示範田,測產專家組組長、河南師範大學李春喜教授宣布,示範片再生季平均畝產435.08公斤,與同片全程機械化再生稻傳統栽培法種植的田塊相比,全程機械化再生稻“三保兩促一攻”高產高效栽培法比傳統栽培法增產25.56%,居國內領先水平,加上頭季稻平均畝產可達到1185.08公斤。
12月9日記者了解到,該項目是福建農林大學林文雄教授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水稻優質高效品種篩選及其配套栽培技術”專項課題《再生稻優質豐產高效品種篩選及其配套的機械化輕簡栽培技術》。按農業部要求,專家組隨機選取了3個田塊進行實割測產,最高畝產達449.01公斤。專家組一致認為:再生稻示範片再生季群體長勢整齊,田間無明顯病蟲害,後期轉色好。
瞄准“低產”難題,構建機收再生稻技術
再生稻作為一次播種、兩季收獲的一種水稻栽培方式,不僅具有“一種兩收三不需四節省五提高”的特點,還具備顯著的生態效益,已成為南方很多省份提高複種指數、穩定稻穀總產的一個重要措施,為千萬人增加口糧。
機械化生產再生稻雖然節本增效優勢明顯,但產量一直難以突破。據了解,全國機收再生稻第二季平均畝產僅有200—250公斤左右,僅為人工收割再生稻的一半左右,穩糧增收作用有限。隨著農村勞動力結構改變和人力成本大幅度攀升,再生稻推廣面積逐年萎縮。因此,如何實現機收再生稻的豐產穩產是目前再生稻生產亟待解決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