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3日電/王府井因為獲得免稅牌照而被市場一致看好,反映在股價上則是一飛衝天。根據媒體報道,武漢武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宣布申請免稅牌照,還有更多的零售企業正在跟進申請行動。一時間,許多業內人士都對百貨業的轉型前景看好,認為備受疫情打擊的百貨業將在政策優惠的扶持下否極泰來。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政策法規研究所行業改革發展研究室主任、專欄作者王夙文章表示,近些年來,各國百貨業不景氣已經是共性現象。在國內市場上,百貨業受到兩方面的衝擊。一方面,電商的興起給傳統百貨業帶來巨大挑戰。從淘寶、京東,再到快速崛起的拼多多,這些電商集團能夠為消費者提供幾乎涵蓋各個種類和檔次的消費品,範圍甚至超出了百貨商店所能提供的,且更加高效便捷。另一方面,隨著國家狠刹“三公消費”之風,百貨業中部分品牌高端奢侈的定位往往令消費者產生不利聯想,無形中降低了市場評價。再加上今年以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下的百貨業著實日子不好過。
文章認為,不可否認,免稅牌照的頒發,從短期看的確對百貨業有正向刺激作用。為了拉動消費以提振經濟,把一部分中高端消費留在國內市場是較為可行的策略。今年3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等23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其中即提出完善市內免稅店政策,建設一批中國特色市內免稅店。頒發免稅牌照就是對上述意見的細化。另外,《中國基金報》援引的研究指出,2019年末,國內免稅規模約超500億元,有很大的潛力可挖。
但是從長期看,免稅牌照指標不治本,屬於“節流”而不是“開源”,並不能解決百貨業競爭力下降的實質性問題。而且,從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的角度來看,越來越多的實力百貨企業會獲得免稅牌照,免稅牌照帶來的優勢也會逐漸削弱,百貨業內部各市場主體之間依然要面臨殘酷的同質化競爭。此外,免稅牌照的功能可能也“因地而異”,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成功概率更大些,會成為百貨企業拓展業務的主戰場,而其他地域則情況不那麼樂觀。
文章指出,百貨業面臨電商競爭和消費者認可度下降的衝擊,必須盡快轉型,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一是要充分利用數字化轉型的契機,實現對產品生命周期的把控,進而精准地選貨、控貨、定價,提升自身供應鏈的效率與韌性等,降低不必要的經營成本。二是要拓展產品服務的價值鏈。百貨業與電商相比,最大的特性就是需要消費者線下實地參與。百貨業雖然犧牲了便捷性,卻擁有與消費者深度交流的機會。各商家應大力發展體驗式消費,讓消費者獲得產品使用功能以外的獲得感,以此吸引和培養消費者源。三是要重新培養百貨業文化。長期以來,消費者對百貨商店存有“態度傲慢”“店大欺客”等不良印象。這與部分百貨商店的服務水平滯後有關。百貨業的產品定位可以是高端時尚,而相應的銷售服務也要跟上,必須避免二者之間的脫節。百貨業應當通過在消費者群體中樹立良好的口碑,來獲得無形的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