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崩潰論”站不住腳
http://www.crntt.hk   2019-09-24 08:03:38
 
  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2008年中國的人均GDP是美國的21%,這相當於日本在1951年跟美國的差距水平,新加坡在1967年跟美國的差距水平,韓國1977年跟美國的差距水平。這些東亞經濟體利用跟美國這些技術產業差距,實現了20年8%~9%的增長。它們利用“後來者優勢”實現了長時間的高速增長,代表中國也有可能。就像一個樹木能長多高,是基因決定的。既然2008年中國的人均GDP是美國的21%,同樣利用這個21%所代表的“後來者優勢”,那麼中國從2008年開始,應該有20年8%的增長潛力。為什麼說是潛力?這是從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供給側角度來看的發展可能。

  那為什麼中國從2010年以後經濟出現下滑呢?對中國的情況,國內國外有爭論。主流看法是各種弊端造成的,比如中國國有企業在經濟當中所占的比重太多,效率低,所以經濟增長速度慢。另一種看法是中國儲蓄率太高,消費不足。第三種看法是說中國人口老齡化,勞動力越來越少,造成經濟增長速度下滑。

  我認為,這些問題的確存在,但都不是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下滑的主要原因。因為俄羅斯、印度、巴西和其他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如土耳其、印度尼西亞等,它們都在2010年以後出現經濟增長速度下滑,而且多是在同一年開始,下滑的幅度都比中國大,但是中國存在的問題它們都沒有。比如俄羅斯全部私有化了,巴西、土耳其、印度尼西亞幾乎沒有國有企業。這些國家均是儲蓄率不高、消費力非常強的國家,它們的經濟增長速度為什麼也下滑了?這些國家人口普遍沒有老齡化,像印度、印度尼西亞、巴西人口都還年輕,為什麼下滑的幅度還比中國大?

  我認為,共同的外部性原因和共同的周期性原因造成中國經濟增長下滑。外部性原因是發達國家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後到現在,經濟還未完全復甦。按照常規,發達國家在金融危機後增長速度應該有一兩年在5%~6%,美國到現在都沒有。多項預測美國今年增長率僅2.5%,明年進一步下滑至2%。歐洲國家從金融危機起至今都在2%上下,沒有恢復到3%~3.5%。日本是從1991年泡沫經濟破滅後至今一直在1%上下。到目前為止,發達國家占世界經濟比重超過50%,這50%沒有復甦,消費增長緩慢,需求增長遲緩,其結果就是整個國際貿易增長慢。

  這種出口減少、投資增長放緩影響的不只是中國,所有發展中國家都受此影響,而且像韓國、新加坡等出口較多的發達經濟體,同樣在這段時間裡出現經濟增長下滑,而且下滑的幅度都比中國大。所以說造成這段時間經濟增長速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外部性、周期性的。

  靠內需進一步釋放經濟潛力

  至於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我認為,到2030年增長潛力應該有8%。這個潛力能夠發揮多少,潛力來自供給側,能實現多少則要看需求側。需求側由出口、投資、消費共同決定。

  從外部需求來看,發達國家很可能會陷入長期的經濟增長疲軟期。這些發達國家爆發金融危機後都是靠寬鬆的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沒有進行必要的結構性改革,難以恢復到3%~3.5%的常規增長,消費會受到抑制,導致進口減少,壓低國際貿易和中國的出口增長。

  出口增長慢,經濟增長只能靠內需。內需來自兩方面,一是投資,一是消費。國內有爭論,過去說投資增長不可持續,要改成消費增長。我個人不同意這種看法,消費很重要,但消費增長的前提是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水平不斷提高靠的是勞動生產率水平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靠的是技術不斷創新、產業不斷升級。這都需要投資,所以問題不是投資拉動還是消費拉動,而是中國有沒有好的投資機會,如果有好的投資機會,應該投資,提高勞動生產率水平,收入提高了消費自然會增長。

  我認為現在中國有很多好的投資機會。中國目前還是中等收入國家,固然有不少過剩的產業,但中國每年進口近2萬億美元高附加值的產品,說明中國產業升級的空間非常大,這就是投資的機會。其次是基礎設施。與其他發展中國家比中國的基礎設施很不錯,但城市內部的基礎設施還是嚴重不足,像地鐵、地下管網,所以城市內部的基礎設施還有很多投資機會。第三是環保。中國經濟發展非常快,環境污染很嚴重,環保亟需加大投資。第四是城鎮化。中國現在的城鎮化大概是60%,離發達國家80%的平均水平還存在距離,所以中國的城鎮化還在繼續,農民進城就需要住房,需要配套公共基礎設施,這些都是投資機會。

  中國利用好的投資機會和投資資金,維持一個正常的投資增長率,就會創造就業,實現收入增長,進而實現社會經濟增長。因此,我認為到2030年之前,在外需不足的情況下,靠內需實現6%的增長應該問題不大。

  來源:中國網   作者:林毅夫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