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權放權將推動國資國企改革新態勢形成
文章強調,授權放權清單出台,帶來的變化是深刻的。不僅對於2019年的國資國企改革是有力推動,對於整個國資經營體制的形成將起牽動全局的作用。
國資改革由頂層設計進入操作實施階段,也是國資監管自我改革、脫胎換骨階段。國資改革圍繞授權經營體制改革這一主線,一個接一個文件,一步一個腳印,向實處走。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務院國資委以管資本為主推進職能轉變方案》,提出精簡43項監管事項;2018年國資委出台了《國務院國資委出資人監管權力和責任清單(試行)》,明確了9大類36項權責事項。2019年4月19日,國務院印發《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方案》明確提出分類開展授權放權等改革要求。6月4日,《國務院國資委授權放權清單(2019年版)》公布,下面要公布權責清單。這些都是把刀刃內向的事情,每一動作都牽涉切身利益,沒有改革的決心,是動不了手的。
改革的決策主體是企業,改革的重心由監管機構轉移到中央企業,逐層下移。過去,改革的“球”總是抱在教練懷裡,現在把球交給球隊長了,就看球隊長怎樣打球了。按照權責對等的原則,加大授權放權,意味著賦予中央企業這個“球隊長”更大的責任,意味著對企業加強行權能力建設、自我約束、規範運行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國資委對於這次授權放權有個答記者問,提出《清單》的授權放權事項已經明確,各企業不能抱有“有了政策等細則,等了細則要支持”態度,要切實增強改革的主動性、自覺性,把這項政策用足用好。
由“層層捆綁”轉變為“層層鬆綁”,把授權放權落實到各級子企業或管理主體上,讓企業與企業的人有改革的獲得感。授權放權不能只停留在企業集團總部。集團公司也要對所屬企業同步開展授權放權,不能把授的權、放的權抱在集團公司懷裡。中央企業集團這一層是宏觀主體,中央企業不能當“第二國資委”。如果繼續把球抱在懷裡,企業也會哇哇叫的。把“增強微觀主體活力”作為衡量改革成效的主要標準,讓企業與企業的人來享受到改革紅利,改革才會得到擁護和支持的。
國資授權經營體制的改革,由理論上設計轉入實際上操作、制度上完善階段,《權責清單》公布將完成“閉環”。這次《清單》授權、放權,兩個字大有講究。《清單》中的授權事項是將出資人權利授予企業董事會或企業集團行使,事項前加上“授權”的表述。放權事項是將下放或歸位於企業,事項前加上“支持”的表述或直接對事項進行闡述。下一步,國資委權力與責任清單進一步修改並出台,清單以外的權限,都交給中央企業自己把握,這是帶底線特征的文件。意味著黨的十九大部署的授權經營體制的改革,制度初步完善,為一個段落畫上句號。
國資委由直接控制權力向控制調整形勢轉變,放權與監管並重,進入高層次的監管階段。分類開展授權放權工作本身也是一個持續推進、動態調整、逐步深化的過程。國資委將加強跟蹤督導,定期評估授權放權的執行情況和實施效果,採取擴大、調整或收回等措施動態調整授權事項和授權範圍。對於獲得授權但未能規範行權或出現重大問題的企業,國資委將督促企業做出整改,根據情況收回相應的權利,定期對《清單》內容進行更新,不斷提高針對性和有效性。
國資改革直接引領和推動國企改革,預計在今後一段時間內,國企改革在重要領域與關鍵環節將發生明顯的變化。如果按文件堅決落實,如果中央企業這一級擔當得起來,中央企業子公司的混改步伐會明顯加快,有快速鋪開的可能;內部業務板塊的整合特別是專業化重組也將進一步提速;所屬子公司的職業經理人或持續增加,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將加快建立,特別是對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來說,根據其特殊屬性,授權其董事會可根據需要在主業範圍外培育發展1-3個新業務領域,這將有助於加快公司投資布局結構調整,更好發揮其在戰略新興產業的探索與引領推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