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8日電/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以“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等為手段,推動消費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持續釋放內需潛力。(3月5日新華社)
紅網發表時評人鄧海建文章認為,新業態新模式固然是“舊話重提”,但數字浪潮之下的融合發展之勢、平台經濟之姿,已然成為強大國內市場的重要支撐。
消費市場究竟是“海棠依舊”還是“綠肥紅瘦”?數據與趨勢自然最有發言權。拋開具體領域的消費升降級之爭,宏觀層面的“新意湧動”,是國內消費市場的勃然現實。2月28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在北京發布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8.2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59.6%。中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6.1億,網絡消費市場供需兩端“雙升級”。網紅帶貨、直播銷售,故宮口紅、青啤潮服……市場交易範式和消費內容的迭代,遠比影視劇更精彩。數字化改造的不僅是交易終端和工具,更讓消費呈現出智能化、體驗化的方向。
文章表示,這是新消費主導的時代。此前,市場研究機構eMarketer報告稱,得益於中國消費者收入提升和中產群體擴大,2019年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零售市場。今天的中國,三四線城市的新消費迅速增長,95後、00後成新消費主力,農村的新消費增速持續趕超……移動、綠色、實用、分享、創新,這些旗幟鮮明的LOGO成為平台經濟模式下新消費的“基色”。新消費當然不只是“花錢”的事。前幾日,有外賣平台提出“今年計劃再招超過5000名新員工,同時繼續歡迎老戰友回家”。換言之,一方面,新消費為生產創造了更多的動能;另一方面,新消費本身亦在創造著新式崗位需求和技術動能。
“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的願景,大概不僅是老板的盆滿鉢滿、員工的選擇多元,更重要的是,它創設了更為公平的生產與消費環境。以平台為依托,小鎮青年可以在融合消費中找到家門口的工作,“鄉愁”不再是奢侈的詩行;以雙創為載體,下沉市場可以在細化精耕中找到更有粘性的鐵粉,“分蛋糕”不再是沒有增量的搶奪遊戲。實物消費、服務消費,乃至文化消費,都在各家頭部平台之上創造了類似《流浪地球》票房一樣的奇跡。
文章指出,面對風起雲湧的2019年,“困難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動搖,幹勁不能鬆懈”。對於內需市場來說,新消費潮湧的大勢所趨,是一個巨大的潛力之海。讓零售平台有更多作為、讓新式消費有更多嘗試,從理念到制度、從經濟到社會,美好消費生活與強勁市場信心,恐怕都當從電商與快遞這樣司空見慣的“造物史”中發現變革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