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培養觀眾的觀影習慣真的很不容易,尤其是在內地,電影行業花了這麼多年才好不容易把市場培養到現在的程度,資深影迷數量並不龐大,大量觀眾的注意力是很容易發生轉移的,一旦轉移拉回來的成本就不光是錢,還有時間的問題。
當然我們部分低風險地區的影院也短暫的開放過幾天時間,可惜票房實在慘不忍睹,單天回到了萬元時代,而且對於影院來說,開門是有成本的,房租、人工、水電、器材等等,票房太少的話營業等於賠的更多。
為了不徹底失去觀眾,我們也早安排了《哈利波特》《戰狼》等國內外高票房影片,等待開業之後先靠有票房基礎的片子把觀眾“請”回來。然而,左等右等,一些影院破產也沒有等來全面復工的日子,等來的是:先看網上的吧。
一邊是疫情還沒有結束,一邊是遲遲沒有復工准信兒,企業真的撐不下去了,作為僅次於北美的全球重要電影市場,中國不開工帶來的是一連串的連鎖影響。比如由劉亦菲主演的好萊塢大片《花木蘭》,中國必然是其最重要的票房國之一。只要中國不開市,這部電影就不會選擇上映,因為上了也收不到理想票房,其他大片也是同樣的道理。
沒有好的新片願意在市場殘缺的情況下上映,即使能在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區域市場小範圍上映也不過是心理安慰。如果再要求隔排隔行的售票,上座率必須控制在30%以內等,這個上座率根本無法支撐收支平衡。
當電影院這個本來高速發展的產業突然戛然而止,也在很大程度上磨滅了本土電影創作的雄心,更讓這個已經經歷了一年稅務風波的高風險行業被投資人所摒棄,造成惡性循環。行業擔心觀眾拉不回來,更害怕資本也跑遠了。
在我們愁眉不展的時候,受疫情持續影響,美國新澤西州、加州等政府下令原定7月中旬重新開放的電影院繼續關閉。這下,美國的電影院也坐不住了,由新澤西州的美國電影院業主協會(NATO)牽頭,AMC、Regal、Cinemark等多家大院線開始聯合起來告政府,認為零售店和室內購物中心,甚至教堂等宗教場所都能開門,新澤西州不允許電影院復工,也未明確復工時間,是違法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