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工作得到有效推進,國有資本向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程度不斷提升。如果把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作為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目標,這意味著總體上看通過國有經濟戰略性重組已較好地實現了“做大”的目標,但服務於國家重大戰略的功能定位還沒有很好地體現,還沒有很好地實現“做優”的目標,中國國有經濟呈現出“大而欠優”的基本格局。在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方面,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要求圍繞服務國家戰略,聚焦主業主責發展實體經濟,更好發揮國有企業在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等方面的引領帶動作用;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大研發投入,完善協同創新體系,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研成果轉化應用等方面有更大作為;等等。這些基本行動和目標要求將極大地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進而增強國有經濟的整體功能,更好地服務於國家戰略。
三個層次改革必須深化
文章指出,在中國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型過程中,國有企業改革一直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對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具有關鍵意義。從計劃經濟體制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要從三個層面解決國有企業能否真正成為公平競爭市場主體的問題:一是企業產權改革。從國有獨資轉向股權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成為現代公司制企業,這不僅僅是提升現代企業效率的制度基礎,也是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探索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重要途徑。二是經營機制轉變。推進國有企業運行機制從行政管理機制轉向市場化經營機制,切實深化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使企業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運行。三是完善公平競爭機制。實現國有企業與非公企業公平地參與市場競爭,這要求深化政企分開、政資分開和自然壟斷行業的改革。
一直以來,關於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轉變國企經營機制、推進政企分開以及政資分開等方面的改革在不斷深化。進入新時代,在把國有企業劃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的基礎上,我們更加強調系統、協同地推進這些方面的改革。但是,從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高度看,國有企業分類改革還需進一步深化,分類改革後的分類治理還需進一步落實,國有企業自身改革與公平競爭制度完善之間的協同性還需增強。針對這些問題,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改革目標、路線圖和具體措施。比如,在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方面,要求大力推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加快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再如,在推動國有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方面,要求強化國有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這些重大措施對協同推進市場化改革進而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具有重要意義。
總之,新時代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要站在“兩個大局”來系統思考、協同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能否真正對國有企業改革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關鍵還在於能否有效落實。“非知之艱,行之惟艱”,新時代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還需要付諸實踐探索和艱辛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