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小木耳變成大產業 
http://www.crntt.hk   2020-07-29 11:07:39
 
  “上有老下有小,全家就我一個全勞力。咱這裡人均才幾分地,種糧食還不夠自家吃,日子咋能扒拉得開!”為擺脫貧困,肖青鬆20歲左右就出門打工。好的時候,一年也就掙下2萬餘元。

  2018年秋天,正在西安建築工地幹活的肖青鬆,接到駐村幫扶幹部吳正超的電話。“咱村正在規劃搞現代化的木耳吊袋種植,優先保證貧困戶,你回來弄木耳吧!”肖青鬆聽了有點蒙,村裡雖有種植黑木耳的傳統,但都是在椴木上種,小打小鬧,夠自家吃。這吊袋栽培、規模種植的新模式,咋弄?

  “還是打工掙錢實在,不弄!”肖青鬆撂了電話,又在建築工地上忙活起來。吳正超並不氣餒,電話一個接一個,終於說動了肖青鬆。

  回家看了幾天,肖青鬆下定決心。原來,村裡正在建設柞水木耳金米現代農業產業園。這是江蘇與陝西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作為先導項目,年產2000萬袋的菌包生產工廠已經投產。

  技術方面,也無後顧之憂。對口幫扶工作組從江蘇請來了食用菌專家宋金俤。到柞水後,他走村入戶實地調研,開出一劑“良方”:大棚化種植,增強抗風險能力;優化菌包選種、培育技術;實行菌包成熟後再交由農民種植模式,提高成活率。

  為確保貧困戶受益,金米村推出“借棚還耳”“借袋還耳”扶持模式——大棚和菌包全都免費出借,到收成時,貧困戶還上幹木耳。

  大棚有人建、菌包有人送、技術有指導、木耳有人銷,村民只要投入勞力,掛袋、采摘、晾曬,就可以在家門口掙錢。“天大的好事啊!”2019年,肖青鬆種了3萬多袋黑木耳,兩季下來純收入四五萬元,“兩棚木耳,勝過打工兩年!”

  強鏈延鏈,促進長效發展

  臨近中午,肖青鬆家的廚房裡飄出飯菜香,他的母親和妻子正在為幫工的村民準備午飯。“幫工一天有80元工錢,忙了一上午,吃頓可口飯菜。”肖青鬆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