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欲購年貨好困惑,只緣消費難翻新
http://www.crntt.hk   2019-01-30 08:39:33
  中評社北京1月30日電/年關將至,歸期不遠,凜冬呼嘯的寒風與家中裊裊的氤氳,呼喚著遠方游子回家過年。掐指一算再有七天的等待,就將奔赴春節的團圓時刻,在歸家之前,有一件正經事必須得安排了,那就是買年貨。

  如果說過年是一種儀式,那麼年貨就是這個儀式的重要載體,它喚醒人們對年味的感知與家人的渴望,滿滿的年貨,承載著對家人的殷切關懷。

  說起春節給家裡買年貨,感到既生疏又老套,其原因就在於,每年都要辦,但每年都不知道買啥好。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不管是什麼能吃能穿能用的,能買到手就是稀罕東西。而如今,在這裡能買到的,回到老家也能買到,要想買一件別人買不來的東西,還真是考驗一個人的本事。

  隨著網絡購物的發達,原來只有在原產地才有的特產通過網絡也能購得。內蒙古的牛肉,四川的臘肉、臘腸,新疆的和田棗,金華的火腿,鐵嶺的榛子,各地特色年貨都可以“一網打盡”,既實惠,又新潮。但“吃”已不再是年貨中的主角,超市文化漸漸“入侵”中國,一到年關,人們就拖家帶口地湧向超市、商場,興致衝衝地購年貨、迎接新年,感受新年的味道。

  日前逛市場,一位老板告知,年貨禮盒越來越受冷落。眾所周知,購買禮盒都不是自己消費,而是走親戚送人所需。前幾年,每到年節,回家給父母帶花花綠綠的禮盒,親人朋友之間饋贈禮盒形成高密度轟炸之勢,叫人苦不堪言。一些營養品和奶製品,有些老人過一個年能收到十幾箱,喝半年也喝不完。甚至由此催生了回收市場,豈不是咄咄怪事?這樣的消費其實是畸形的,用得著就買,用不著不買,才是理性的。年貨禮盒遇冷,無不折射出人們在年俗上的理性回歸。如今買年貨送年節禮,拎盒子的少了,掂米面油的多起來。這說明串親戚講實惠了,送禮品講實用了,花裡胡哨的禮物不吃香了。

  隨著自己年紀的增加,更能體會到為人父母之難。但對父母的報答,卻並沒有更多的樣式,因為父母已進入老邁之年,由於身體的原因,我們認為好吃好喝的,他們已經不能消受了,也不方便出遠門了,惟求的就是天倫之樂。身在外地工作,一年也見不到父母幾次面。他們最想給自己的孩子多說說話,就這麼簡單,也很難滿足他們。在他們的渴求中,最需要的就是兒孫們的陪伴。兒孫們能回到他們面前,就是最好的“年貨”。

  除了精神“年貨”,老人們對物質年貨一般都沒有過高的企求,他們需要的東西,不外乎居家度日用得上的消費品。一袋米,一桶油,或幾件土特產,居家過日子誰都離不開,但從你工作的地方買了帶回家,父母就有自豪感,拿出來招待客人,就會說是哪個孩子給買的。老人當著親友面“曬娃”,那心裡是充滿暖意的。

  來源:紅網  作者:張全林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