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延包三十年,進城務工更能安心。故土難離、落葉歸根是每一名中華兒女根深蒂固的觀念或鄉愁。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一些地方搞“土地換社保”“農民被上樓”的做法,被實踐證明效果並不好。究其內在原因,在於農民雖然脫離土地,外出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但內心深處故土的一方田園仍是其最為可靠的“心理寄托”。保持長期穩定的土地政策,既能為農民離開土地提供保障,也能為農民返鄉繼續當農民留有餘地,徹底有效解決農民後顧之憂,真正實現人的城鎮化、可持續的城鎮化。
土地延包三十年,經營主體更有信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要根據實踐發展要求,豐富集體所有權、農民承包權、土地經營權的有效實現形式,促進農村土地資源優化配置,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行“長久不變”政策不是限制土地流轉,而是才能讓農村土地變成“活資本”。現代農業呼喚適度規模經營,只有穩定承包權、盤活經營權,才能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更有信心、更加舍得對土地的基礎設施投入以及增加科技、資金的長期投入,使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始終充滿活力。
土地乃民生之本,耕地是生存之要。踏歌新時代、逐夢新征程,必須始終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不斷激發制度活力、發展動力、農民潛力,竭力為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創新有力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