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所謂台灣本土化運動是指台灣強調在地文化以及主體意識的一種運動,以發揚台灣本土文化為主要宗旨。這個從李登輝時代就開始,最先是指國民黨的中常委和縣市黨部主委,有很多外省人,後來就變成國民黨應該改名台灣國民黨。
按照這些人的說法,只要中國國民黨改為台灣國民黨,就能夠更加本土化,更加接地氣。然而,民進黨沒有加台灣,也沒人認為它不夠本土化,何況中國國民黨一旦改名,就意味國民黨不要跟中國聯結,這對國民黨究竟是好是壞?恐怕是弊多於利。
事實上,國民黨的黨主席已經是本省人,中常委裡面的本省人比例也超過外省族群;各個地方黨部主委,以前都由中央指派,現在多半是由選舉產生。試問,這算不算本土化?而且地方黨部的專職黨工,幾乎都是本省籍,試想,這樣難道不是本土化嗎?難道不是接地氣嗎?難道改名以後,國民黨就真正本土化了嗎?
論述部份,主要是指“國家定位”與台灣前途。這次大選慘敗,國民黨內許多人歸咎於“九二共識”被台灣民眾否決,所以“九二共識”要不要調整為2.0版或者升級版?要聽取台灣兩千三百萬人的意見。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也認為“九二共識”並非不能調整,但需符合“中華民國憲法”、民意支持、北京接受、國際理解”等四項前提。
顯然,“九二共識”的修正似乎勢在必行。但這樣的修正難道意味國民黨要跟民進黨拿香拜嗎?還是說不要“九二共識”,國民黨也準備跟大陸對抗呢?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就重申“九二共識”作為兩岸定海神針的重要性,並呼籲贊成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黨都應倍加珍惜。
毫無疑問,馬曉光是講給國民黨聽的。一旦國民黨不再承認“九二共識”,請問國民黨跟民進黨有何不同?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得不到年輕人認同,難道就要向年輕人靠攏?試問,國民黨也要把中國大陸視為“敵國外患”嗎?
老實說,兩岸政策原來是國民黨的強項,怎麼可以敗選就改弦易轍?所以國民黨應該是讓“九二共識”與時俱進,而不是拋棄“九二共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