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6日電/據北京日報報道,記者從北京市民政局獲悉,自3月10日起,本市養老機構在與老人及其代理人簽署新版養老服務合同時,需采用無紙化網簽的方式。此舉屬全國首創。
“養老服務合同網簽”不僅節約養老機構的資源和成本,還便於老人及家屬全面熟悉、了解標准示範文本內容,簽約雙方、行業主管部門也可隨時調取簽署的文本文檔,最大力度防範合同可能出現的違約、違規風險。截至目前,全市已有近200家養老機構完成網簽合同500多份。
此前,養老服務合同采用紙質簽署方式,經常出現丟失的情況,查詢起來也不方便。網簽模式推行後,全程留痕,養老機構必須逐項填報收費項目,這既便於老年人和家屬掌握機構收費的內容及標准,又便於行業主管部門掌握預付資金收費情況,從而防範收取大額預付資金的風險。行業主管部門可隨時查驗合同,也讓合同簽訂變得更加透明化和可視化。
去年10月,市民政局和市市場監管局聯合修訂下發《北京市養老服務合同(養老機構版)》。新版養老服務合同除增加了“要求設置預付資金監管賬戶”外,還調整完善了此前2021版合同中的措辭表述,使合同內容更加完善,表述更加規範。
此外,新版服務合同規定,老人預付費後,如果7天內沒有消費,可以要求養老機構在5天內一次性退費。而在之前,老人想退款需要等待15個工作日。目前,該合同的示範文本可在市民政局官網下載。
市民政局養老工作處副處長王小兵介紹,全面推進“無紙化、網絡化”的簽署方式,可以固化文本,讓合同存儲更加安全可靠,有利於進一步規範養老機構服務供給,加強服務行為過程監管,維護雙方合法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