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6日電/營商環境是市場主體的動力之基、活力之源。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完善產權保護、市場准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優化營商環境。當前,市場主體預期與穩定經濟運行密切相關,一流的營商環境是有效提振市場預期和創新活力的關鍵因素,將為市場主體應對外部衝擊、增強內生動力提供重要支撐。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放管服”改革推動下,我國營商環境優化縱深推進,市場主體獲得感明顯增強。2019年以來,包括《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關於復制推廣營商環境創新試點改革舉措的通知》等在內的政策相繼發布,持續推動了全國營商環境的整體改善。世界銀行數據顯示,我國是近些年來全球營商環境改善最顯著的經濟體之一,2022年我國全球營商環境“電力指標”排名大幅上升到第12位,躋身於“最佳實踐行列”。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帶動我國經濟體系從“政策紅利”向“制度紅利”升級、從“局部創新”向“系統改革”邁進,引領市場主體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為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打下堅實基礎。疫情以來,在多重困難叠加期,持續改善的營商環境為市場主體鬆綁賦能,有效穩住了市場預期。
營造一流營商環境,也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一是破解結構性矛盾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向深入,未來優化營商環境要解決的問題,很多都涉及深層次的結構性矛盾。特別是在涉及市場、法治、人文環境的協同度提升方面,還需上下聯動加大統籌力度予以解決。二是市場主體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客觀上加大了相關工作面臨的難度。國際環境更加複雜嚴峻,技術周期與經濟周期帶來的挑戰加大,如何滿足市場主體所需的更敏捷、更通暢、更便利、更公平的社會服務,這些都對營商環境提出了更高更新的需求,需要持續優化政策實施方式,推進營商環境高質量發展。
營商環境“優”無止境。祗有持續聚焦市場主體關切,把“服務”作為重中之重,才能打造出可持續、內生性、自驅動的市場生態系統。
應以問題導向為抓手提升政策協同水平。要運用系統思維,從各領域單兵突進轉向系統整體協同推進,做好政策設計的“加減法”,科學統籌優化營商環境的戰略及規劃體系、組織及人才體系、運營及能力體系、法治及評價體系、激勵及保障體系,鞏固和深化在解決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政策性創新方面取得的改革成果。
還要以目標導向為原則加快推進法治建設。聚焦“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三大原則,加快形成並持續鞏固穩定可預期的法治環境,加快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堅持以法治建設為著力點,切實保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也須以需求導向為主線為市場主體賦能。市場主體最需要的是公平和高效。要緊緊圍繞市場主體所需所盼,堅持聚焦痛點難點,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當前,尤其要注重積極導入數字工具,以數字治理創新為營商環境賦能增效,全面提高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務的敏捷性、動態性、精準性和有效性。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馮利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