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盧信昌:中歐投資協定對歐有利 美阻撓不成
http://www.crntt.hk   2021-01-11 00:24:50
台大管理學院二號館就在羅斯福路上。(中評社 倪鴻祥攝)
 
  盧信昌向中評社分析,過去2年多來,特朗普對歐洲的鋼鐵、汽車拉高關稅,對歐洲造成很大的威脅,因為美國在歐洲投資很大,很多利益仍被美國分配掉了,所以關稅提高不只讓歐洲少賺,還造成歐洲的美系資金移轉。

  他指出,奧巴馬、特朗普都希望美國的海外資金能夠回流,但美國多數海外資金不想回去,於是部分配合轉到和美國貿易逆差不會太大的國家;例如英國脫歐後,部分美企的資金往英國走,對美國算有面子交待,因為起碼美歐逆差不會這麼大,而且仍是海外的美國人在賺美國人的錢。

  他說,現在西歐疫情最嚴重、北非來的難民最多、量化寬鬆的經濟振興作用最低,西歐自顧不暇;加上美國拉高關稅,歐洲若再沒有中國市場、讓中國去投資、幫助東歐解決經濟問題,東歐經濟就會變成西歐的問題。

  盧信昌表示,英國確定完成脫歐程序後,歐盟可以降低戰略意義的層次回到經濟共榮的層次上,政治考量變少、經濟考量變多,所以美國阻撓使不上力,因為這份投資協定對歐洲有利無害,所以歐盟內部幾乎沒有異議。

  有人認為中國2020年完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與中歐投資協定後,拜登就任美國總統後就無法達成聯合盟友制衡中國的策略。

  盧信昌告訴中評社,這是解讀的角度。但現在看得出來中國的雙循環是以側重內循環來減少外循環對美國的依賴、降低跟美國在既有國際體系裡的衝突。換言之,並非用簽署CAI及RCEP就可簡單認定中國破解美國的圍堵策略。

  盧信昌強調,如果把內循環看成內需,就太低估中國的戰略與自信。內循環是指建構一個跨世代、全新的生產鏈;這個全新的生產鏈並非以美國傳統的方式,即用末端消費市場當誘因,用投資、技術、貿易金融來控管,最後在美國的價值鏈上被放在一個特定位置,只要有任何國家想超越就會被打壓。

  他說,這種生產分工體系是美國人設計,日本人稱“雁行理論”,實際上就是美國不說破、但指定參與國的介入範圍,這沒有想像中的全面自由化或全面的競爭,例如韓國想超越日本就被美國打壓下來,確定生產分工雖不是壞事,問題是誰來決定?

  他表示,中國的內循環會追求機械、全面自動化作業、跨世代的投資形成運作。例如中歐網路平台串整,讓整個歐亞大陸投入後,可透過較公正的技術與生產平台的提供,讓參與國家不必再走一次美國建構的相同路徑,也就是製造高污染環境,還可以運用歐洲的人才、管理等能力,減少重覆投資、減少污染,提升人才為導向的競爭。另外,過去美國介入各國政治甚深的情況也不會發生。

  他指出,以目前整個太平洋的國際價值鏈來看,中國可以透過內循環展現軟實力,也可以降低外循環的使用與依賴。例如鴻海是外循環很大的組裝廠,如果中國不再保證每年提供150萬勞工,讓人民選擇志願及透過價格競爭,鴻海訂單自然會減少,中國的支持也會減少,而因為有內循環運作,也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外循環因此萎縮。

  盧信昌表示,華爾街將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以及中國移動下市是另外一個證明。因為過去15年來中國對美國的投資與金融參與、讓美國賺錢,並沒有建立中美互信,既然讓利上市這條路被封掉,中國就減少對外循環的支持,進而減少對美國依賴與恐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