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3日電/網評:加強網絡建設與監管,為青年成長賦能
來源:東方網 作者:陸小凡 上海交通大學大學生發展研究院教師
青年群體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更是堅定文化自信的關鍵主體。互聯網的出現和發展對人類的日常社會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互聯網“去中心”“去門檻”的特點,也為青年思想引領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科學定位網絡在青年成長中的地位,發揮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為青年成長賦能,是高校教育改革守正創新的重要命題。
首先,要發揮好網絡陣地作用,把青年凝聚在網上。疫情期間,各高校“停課不停學”,青年學生對網絡的黏性進一步增強,網上網下的融合進一步緊密,互聯網成為當代青年思想文化交流與傳播的主要場所,滲透並影響著青年學生的觀念和行為。對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來說,把握不好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構建不了良好的網絡輿論場,就做不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要讓思想政治工作春風化雨實而有效,就要進駐青年聚集的陣地裡,占領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前沿,以鮮活的網絡育人載體與表現形式“吸引流量”,讓青年成為網絡思政的“鐵杆粉絲”。
其次,要加強網絡文化產品的建設和引導,用正能量引領青年。青年群體作為網絡原住民,是網絡文化的主要創造者、消費者和參與者,網絡文化一方面映射了青年的多元需求和自我表達,另一方面浸潤並重塑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主流的網絡文化蘊含著價值引領、文化傳承、思想滲透、實踐教育等育人功能,能夠引導青年的價值認同、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對青年全面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要在複雜多元的價值傳播戰中贏得青年信任、堅定青年信仰、引領青年發展,就必須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網絡時代,內容為王。要深刻把握網絡傳播規律,深入挖掘青年實際需要,尊重和包容青年多元特點,為青年提供符合成長所需的優質產品。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核”融入“流量”,才能理直氣壯、講深講透中國故事,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深入,才能讓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緊緊圍繞在黨的身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