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5日電/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報道,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一養殖戶修好羊舍沒養羊,驗收時借來100多只山羊也順利過關,拿到了10萬元扶貧財政補貼;涪陵區一家公司用同一個項目同一張發票,從不同部門申請到40多萬元財政補貼……近日,重慶市紀委監委民生監督室在盤點前一階段集中整治社會經濟組織騙取扶貧財政補貼問題工作後,拉出問題清單,逐一了解背後腐敗和作風問題的深挖徹查情況。
兩起騙補案引發全市集中整治
去年6月底,在試點的基礎上,重慶市在18個扶貧重點區縣開展了集中整治社會經濟組織騙取扶貧財政補貼問題工作。專項整治緣起於該市武隆區、彭水縣曾經發生的兩起騙補案。
武隆區一家公司虛報扶貧雞苗發放情況,實際發放1.9萬只雞苗卻以4.68萬只申報補貼。兩年時間,該公司騙走70多萬元扶貧財政補貼。原來,這家公司第一年拿著偽造的農戶領取雞苗簽字表、虛開的購買雞苗發票等資料瞞過驗收組,獲得項目補貼50萬元;第二年又故技重施時被揭穿,項目驗收不合格,可扶貧辦主任辦公會未嚴格執行有關規定,仍一致通過兌現補貼20多萬元。
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也發生過類似案件。該縣一家公司以不存在的“扶貧豬”項目申請到62.6萬元政府扶貧貸款貼息。經縣紀委監委調查後發現,相關職能部門未核實實際情況,扶貧信貸貼息申報審核把關工作流於形式。
聚焦兩起案件暴露的問題,2018年7月,重慶市紀委監委民生監督室專門到相關部門、地區走訪調研。調研發現,目前相關職能部門對農業合作社、公司企業、家庭農場等社會經濟組織的扶貧財政補貼采取“先建後補”的原則,涉及補貼種類多、管理主體多、監管條綫多,在項目承建業主的確定、項目實施、項目驗收環節都存在廉政風險。
針對調研發現的問題,調研組開出“藥方”:先督促案發地武隆區、彭水縣舉一反三,試點整治社會經濟組織騙取扶貧財政補貼問題,實踐探索一套可複制的經驗再推開。
根據之前調研和試點情況,在去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期間,重慶市紀委監委把社會經濟組織騙取扶貧財政補貼問題納入漠視侵害群衆利益問題專項整治項目跟蹤推進,實施全過程管理,通過督導、定期對賬檢查等方式,了解掌握情況,協調解決遇到的問題。
<nextpage>
今年2月,重慶所有區縣脫貧摘帽。對摘帽後社會經濟組織享受扶貧政策過程中的腐敗和作風問題,該市紀委監委將繼續深化拓展集中整治、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納入2020年重點工作。
“六步走”形成監管閉環
在去年6月召開的扶貧重點區縣啓動集中整治工作動員部署會上,武隆區、彭水縣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為16個扶貧重點區縣“複盤”整治社會經濟組織騙取扶貧財政補貼問題試點工作,具體做法就是在市紀委監委指導下形成的“六步走”。
整治工作首先推動區縣黨委、政府扛起主體責任,由區縣黨委、政府組織,對集中整治工作進行動員部署。再由主責部門對有關資金項目進行排查起底,逐一建立台賬,逐項明確項目名稱、項目來源、資金來源、決策過程、驗收單位及時間、驗收結論等情況,針對存在問題開展自查自糾。同時,引導黨員幹部放下包袱,主動向組織說清問題。
隨後,由紀檢監察機關根據主責部門上報的清單台賬和自查自糾情況,按照一定比例對有關項目資金進行抽查,對發現的領導幹部與社會經濟組織相互勾結弄虛作假騙取扶貧資金,以及主管部門工作人員把關不嚴甚至吃拿卡要,協助社會經濟組織騙取扶貧補貼等問題嚴肅查處,對集中整治工作中發現的問題,督促職能部門對有關規定進行全面梳理,對普遍存在的問題建章立制。
“從動員部署、開展自查自糾,督促黨員幹部主動說明問題、到抽查核實、查處通報問責,再到建章立制這‘六步走’,黨委政府、主管部門、紀委監委共同構築了一個監管閉環。”該市紀委監委民生監督室主任汪橋生說。
截至目前,18個區縣共排查清理項目13843個,糾正問題429個,22名黨員幹部主動向組織說清問題,各級紀委監委發現相關綫索182件,已處理154人,累計清退違規資金1600多萬元。
假把式沒了,群衆獲得感多了
<nextpage>
隨著畜牧養殖業複工複產,從2月15日開始,酉陽縣畜牧發展中心陸續收到各村的生態畜牧項目申報資料。“申報材料顯示花蓮村冉某某養了100只羊,為何材料中沒有這些羊的防疫證明?”該中心負責人冉景深看到冉某某山羊養殖項目的申報資料後,心存疑惑。隨後,他分別向龍潭鎮鎮防疫員、花蓮村黨支部書記等人核實,發現冉某某并沒有養羊。最終,該項目在申報環節就被叫停。
“以往在項目申報環節,有的鄉鎮幹部圖省事,當‘二傳手’,不把關就把收到的資料悉數報來。”該縣畜牧發展中心副主任鄭義說,現在已大不同,以龍潭鎮為例,在申報環節就“拿掉”了14個不符合補貼要求的項目。
這樣的改變源於去年該縣紀委監委在一次抽查核實時,發現的養殖戶借羊驗收的問題。事情查清後,錢被追回,相關人員受到處理。此後,在縣紀委監委的督促下,該縣畜牧發展中心梳理在申領資金補助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從項目申報、驗收、管理等方面健全完善相關制度,壓實各方責任。
不僅如此,以案促改工作同時啓動,該縣紀委監委督促龍潭鎮聚焦關鍵環節制定“三管一查”工作辦法,加強項目申報、項目實施、項目驗收監管和項目效益督查。
監管到位了,“假把式”沒了,群衆獲得感也就多了。以彭水縣鹿鳴鄉黃精種植項目為例,該項目2018年下半年引入英雄村,合作社租了該村110戶村民的土地,還聘請了一些村民種植、管理。今年,項目經過縣、鄉兩級驗收,拿到了40萬元補貼款,合作社負責人周興君盤算著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看著合作社越做越大,是個長久營生,村民周大兵心裡樂開了花:“現在每年土地入股分紅975元的收入,合作社務工也有21000多元,日子是越過越有奔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