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性共存”:美國和中國把經濟增長放在首位,並恢復了強勁的貿易關係,但這種經濟上的相互依賴與政治影響力、治理模式、技術優勢和戰略優勢的競爭並存。大規模戰爭的風險較低,國際合作和技術創新使全球問題在短期內得到發達經濟體的控制,但長期氣候挑戰依然存在。
“獨立的孤島”:全球化崩潰。世界被分割成幾個大小和實力不一的經濟和安全集團,以美國、中國、歐盟、俄羅斯和幾個地區大國為中心。這些集團專注於自給自足、復原和防禦。信息在獨立的網絡主權飛地內流動,供應鏈重新定位,國際貿易中斷。脆弱的發展中國家被夾在中間,有些國家正處於成為失敗國家的邊緣。全球問題,尤其是氣候變化問題,只是斷斷續續地得到處理。
“悲劇和動員”:在毀滅性的全球環境危機發生後,由歐盟和中國領導的全球聯盟,與非政府組織和重振的多邊機構合作,實施影響深遠的變革,以應對氣候事件和環境退化造成的全球糧食災難後的氣候變化、資源枯竭和貧困問題。
在評估“中國再獲全球大國角色”時,報告指出,未來20年中國幾乎肯定會尋求在亞洲保持主導地位,並在全球擁有更大的影響力,同時努力避免在戰略邊緣地區承擔過多的責任。在亞洲,中國希望鄰國在貿易、資源開發和領土爭端方面給予尊重。中國可能部署軍事能力,使美國及其在該地區的盟國面臨更高的風險,並迫使美國的盟友和夥伴限制美國的基地准入。北京方面可能會強調接觸的好處,同時警告挑釁的嚴重後果。中國領導人幾乎肯定希望台灣在2040年前更接近統一,可能會通過持續和密集的脅迫來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