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實現中國經濟高水平的自立自強
http://www.crntt.hk   2021-05-25 09:32:27
  中評社北京5月25日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於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世界金融危機之後的一段時期,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有所抬頭,全球價值鏈的跨境布局遇到更多阻礙。

  光明日報發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洪俊傑文章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諸多國家在停擺經濟“保生命”和重啟經濟“保發展”之間進退失據,錯失了快速控制疫情蔓延的關鍵窗口期,全球經濟發展陷入困境,內顧傾向明顯,國際供應鏈出現嚴重堵點甚至斷點,對國際分工網絡和開放型世界經濟產生消極衝擊,全球化步入調整期。

  反觀國內,面對疫情衝擊,黨中央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當機立斷按下經濟社會發展暫停鍵,全力投入抗疫鬥爭並在較短時間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實現了經濟的正增長。國內外的鮮明反差,進一步堅定了我們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信心。在百年未有的複雜變局下,我們從安全的視角出發,追求經濟高水平自立;從發展的角度謀劃,探求經濟高水平自強。通過自立自強搶抓機遇,逆流而上實現國家綜合實力的躍升,也為開放型世界經濟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作出中國貢獻。

  文章指出,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要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在過去40餘年的改革開放歷程中,中國發揮勞動力等要素禀賦優勢發展成為“世界工廠”,大國製造享譽全球。然而,當前國際形勢趨於複雜,關鍵產業鏈“斷供”風險持續存在,安全問題凸顯,同時國內生產要素相對優勢有所變化,轉型升級的壓力不減。要進一步提升中國的製造業水平、實現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中高端攀升,必須從供給側發力施策,實現供給側自立自強。在具體實施中,應以科技創新為著力點,加強原始創新以突破核心技術瓶頸,提升國內供應鏈在關鍵零部件生產領域的供給能力。同時,加強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要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市場化、法治化手段為主,進一步鞏固前期成果、持續增強微觀主體活力、不斷提升產業鏈水平、著力暢通經濟循環。通過改革增強有效供給能力,打通堵點、破除瓶頸,實現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

  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要加強需求側管理,建設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在世界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際,市場在全球競爭中越來越成為一種稀缺資源。我們應不斷鞏固中國市場資源優勢,加強需求側管理,持續建設超大規模市場。在具體實施中,應充分釋放內需潛力,開拓城鄉消費市場,推動以網絡購物、移動支付、在線教育和醫療等新業態新模式為特征的新型消費快速發展;進一步加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積極拓展消費領域人工智能、5G等技術應用場景。應立足長遠,建立起擴大內需的有效制度,探索實行“一照多址”以進一步優化新型消費企業的營商環境,加快完善相關勞動保障制度以鼓勵發展新就業形態,破除區域壁壘持續推進市場一體化建設。應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發展新型城鎮化,注重完善收入分配結構,提升中等收入群體,為建設超大規模市場奠定雄厚基礎。

  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還要建設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全球化仍然是實現全球資源優化配置的最有效途徑,但難點在於各國在經濟發展階段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難以圍繞如何打造一體化達成一致意見。在此背景下,實現中國經濟高水平的自立自強,需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同時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一方面通過加強國內大循環塑造中國國際競爭新優勢,另一方面通過參與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的效率和水平。在具體實施中,應進一步加強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改善營商環境,增強中國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吸引力。應注重發揮中國市場優勢,積極打造基於中國的世界級跨國公司,逐步建設中國引領的全球價值鏈,提升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在繼續深化要素流動型開放的同時,穩步推進規則和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助力中國經濟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