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7日電/首都工作歷來具有代表性、指向性、引領性,首都發展必須更好地與黨和國家的使命緊密聯繫在一起。“十四五”時期,北京率先探索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勢必要繼續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順應國家戰略,謀求更好發展,是“首都使命”,也是“首都機遇”。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考察北京並發表重要講話,明確了“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戰略定位。“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北京用火熱的實踐作答——以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為兩個輪子,積極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打造發展新高地,一場深刻轉型在京華大地激蕩成勢。
踏上新征程,奔赴新目標,高質量發展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就北京而言,對標對表之後就會發現,創新發展動能仍然不足、人口資源環境矛盾依然突出、民生保障等領域還有不少短板、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有待提升……一系列風險挑戰,是必須攻克的“對手”。
理性辯證看待發展形勢,更要深刻認識到,機遇與挑戰並存。隨著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必將進一步提升北京的國際影響力;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加速建設,必將為首都發展增添強大引擎;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向縱深推進,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崛起,必將為城市升級帶來廣闊前景。
如何搶抓機遇、應對挑戰、開創新局?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根本出路。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既需加強戰略謀劃和頂層設計,也要找准工作著力點。更加突出創新發展的引領,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建設好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積極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牢牢把握減量發展的特征,優化提升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改善人居環境,緊緊圍繞“都”的功能謀劃“城”的發展,以“城”的更高水平發展保障“都”的功能;始終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豐富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以“吹哨報到”“接訴即辦”為有力抓手,持續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
“事在人為,路在腳下”。北京將譜寫出更加壯美的篇章,努力建設好偉大社會主義祖國的首都、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國首都、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牛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