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領航中國經濟巨輪行穩致遠
http://www.crntt.hk   2021-04-23 08:05:54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指引下,中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中評社北京4月23日電/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認識和把握發展規律,成功駕馭中國經濟發展大局,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引。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歷史進程中,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指導,推動中國經濟巨輪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中國經濟發展波瀾壯闊偉大實踐的理論結晶

  人民日報發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文章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與此同時,中國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錯綜複雜,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很多情況是改革開放以來沒有碰到過的。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經濟全球化深度調整,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變化。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大變局加速演變,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面對各種新挑戰新任務,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偉大實踐中,對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許多重大理論和理念,全面系統深刻地回答了關於發展目的、發展階段、發展理念、發展路徑等一系列問題。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回答了發展目的問題。2012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2015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時指出:“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鮮明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一點,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部署經濟工作、制定經濟政策、推動經濟發展都要牢牢堅持這個根本立場。”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刻闡明了發展為了誰、依靠誰、發展成果由誰享有的問題,豐富和發展了我們黨的發展理論和現代化觀。

  經濟發展新常態和高質量發展回答了關於經濟發展階段的問題。2012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持續蔓延,世界經濟復甦乏力;國內經濟增速下降,產能過剩矛盾趨於突出。針對這一形勢,2013年黨中央作出判斷:中國經濟發展正處於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階段。在2014年年中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三期叠加”作出進一步分析,強調經濟工作要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在同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此後多次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從“三期叠加”到經濟發展新常態再到高質量發展階段,體現了實踐發展和認識深化,在邏輯上具有內在一致性和遞進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經濟發展新常態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不僅闡明了發展階段轉換後的本質特征,而且闡明了新階段發展的戰略取向,豐富和發展了我們黨對經濟發展階段和發展戰略的認識。

  堅持新發展理念回答了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的問題。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2015年5月至7月,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在浙江、貴州、吉林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18個省區市主要領導同志對“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在深入調研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在新常態下,必須徹底摒棄簡單以GDP論英雄,確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在2015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回答了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的問題,深化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引領中國發展全局發生深刻變革。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回答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經濟發展和經濟工作的主線問題。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閉幕後不久,在2015年11月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同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2018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指出:“中國經濟運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給側結構性的,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更多採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論述,明確了新階段經濟發展和經濟工作的主線,對引領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回答了發展的制度保障問題。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根本在深化改革。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在2013年11月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市場經濟本質上就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中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們仍然要堅持發揮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發揮黨和政府的積極作用。”“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這些重要論述,闡明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效的市場和有為的政府有機統一、相互促進的關係,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為中國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回答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什麼樣的經濟體系問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要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為基礎。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中國發展的戰略目標。”2018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國家強,經濟體系必須強;要按照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要求,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築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積極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優化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空間布局;著力發展開放型經濟,提高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國際競爭力;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制度保障。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論述,豐富和發展了我們黨的現代化建設理論,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提供了行動指南。

  構建新發展格局回答了新發展階段中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問題。進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逆全球化趨勢加劇,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上升,傳統國際經濟循環明顯弱化。在2020年4月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思想。在2020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方向,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打通經濟循環堵點,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完整性,使國內市場成為最終需求的主要來源,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論述,回答了進入新發展階段後中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問題,必將在應對各種嚴峻複雜挑戰中增強中國經濟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