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風雲衛星50年記:捕捉天氣脈動
http://www.crntt.hk   2020-10-18 10:19:59
 
  經過三代人努力,風雲衛星“身體素質”大大提升。風雲一號C星壽命達到7年;風雲二號F星設計壽命達4年,至今已在軌運行8年。回望過去,楊軍表示:“50年來,衛星研製每個過程我們都沒落下,每種問題我們都曾遇到,一旦邁過了這些坎,就意味著我們掌握了核心關鍵技術。”

  壽命延長之外,衛星觀測能力也有了長足進步。中國氣象局依靠自主創新掌握了全部核心技術,譬如風雲四號衛星作為第二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搭載了我國自主研製的干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最高可實現15分鐘一次高頻垂直探測,大幅擴大了探測範圍,極大縮短了大氣溫濕度三維數據獲取時間。“這是我們獨步天下的技術,有了它可以給大氣做‘CT’,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解決更高精度探測問題,讓天氣預報更精准。”董瑤海說。

  “百姓星”:堅持服務為民

  今年6月以來,南方持續性強降水導致部分流域汛情嚴重。其中,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50%,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此時,風雲衛星緊盯關鍵湖體面積消長情況,並通過多年衛星監測資料對比分析,為決策部門搶險救災提供了科學可靠依據。

  “從直觀來說,氣象衛星監測首先是支持天氣預報,把汛期降水過程預報精准。不僅如此,它還要監測評估降水後可能引發的各種氣象災害,利用長時間序列衛星遙感監測資料綜合評判,助力政府部門決策。”楊軍說。

  特別是在台風監測中,風雲衛星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自風雲二號衛星投入運行至今年8月底,西太平洋生成的566個台風、登陸我國的165個台風監測無一漏網。風雲四號衛星投入運行後,我國對台風、暴雨等災害天氣監測識別時效從15分鐘提高至5分鐘,晴雨天氣預警準確率提高至89%,24小時台風路徑預報平均誤差從95公里減至71公里,優於美國、日本等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